近日,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在北京市海淀区挂牌成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建设,目前设立中关村软件园和清华科技园两个分园,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已吸引了至信普林、三一智造、蓝玛星际等10余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
大数据作为信息经济必备的战略资源,已成为引领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石。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5月3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年底,要建成北京市大数据汇聚中心,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已经把发展大数据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之一。此次挂牌建设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是海淀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北京市发展大数据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产业上下游联动,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对推动海淀区大数据产业以及相关联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精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跨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毛东军表示,北京市大数据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形态,产业规模约为704.5亿元。北京市将打造大数据汇集中心、交换中心、创新中心、示范应用中心,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成立为北京市建立4个大数据中心提供了空间保障。同时,将孵化和催生更多的大数据创新应用产品和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于军表示,海淀区现已聚集了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余家,约占北京市的65%、全国的35%,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在商业应用、平台技术等领域成为重要支撑。同时成立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为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海淀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特点,研究海淀区大数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发展瓶颈,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吸引云计算、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联企业的集聚;二是支持大数据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大数据产业与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产业有机结合,加快大数据和农业、服务业、工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联动发展的新态势;三是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建设海淀区政务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归集政府各委办局的政务数据,扩大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促进大数据在政务服务和决策支撑中的示范应用。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