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日前,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正式挂牌,并在中关村软件园和清华科技园设立两个分园。这标志着大数据产业已纳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北京市海淀区整体产业规划和布局中,同时也意味着大数据产业将在新的起点上迎来全新的机遇、实现全新的发展。”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刘克峰表示。
大数据产业链全覆盖
“中关村软件园很早就已开始布局大数据产业,目前园区的大数据企业覆盖大数据产业链各个环节,已经成为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刘克峰表示。
一是构建了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目前,中关村软件园的大数据企业有百度、腾讯、网易、新浪、软通动力、IBM、Oracle、中科曙光、华胜天成、东软、亚信联创、汉王、博思廷、立思辰、亚信联创、启明星辰、海泰方圆等。在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均有相应的企业从事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涌现出大量新的大数据技术。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企业各有自身的优势业务和切入点。如,有的企业从高性能计算机及高容量存储切入;有的企业从行业分析应用切入;有的企业从数据安全切入。
二是大数据企业拓展的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在金融、政府、交通、广电、建筑、石油、医疗、电力、电信等领域,园区企业均有相关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品牌优势和竞争实力。
三是注重加强国际合作,技术发展与国际同步。园区企业对大数据技术重视程度普遍比较高,园区与美国硅谷等国际先进技术园区进行了大量交流以及技术分享,同以色列、芬兰等国家相关机构在大数据产业领域加强合作。可以说,中关村软件园在大数据领域起点高、对接快,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
四是面向大数据的产业服务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关村软件园不断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创新创业,在科技金融、人才引进、产业合作、公共服务、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强产业服务,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连续多年来,园区每年都组织大数据相关的论坛或技术大会,加强技术与资本对接,孵化了一批大数据企业。
据刘克峰介绍,此次揭牌的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位于中关村软件园二期科技文化休闲长廊东侧,总建筑面积9.1万余平方米,面向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互联网创新、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集聚互联网前沿领域高端创新要素资源。目前,园区已有三一智造、云筑控股、至信普林、蓝玛星际、数腾软件、永创智能等10余家大数据领域龙头企业落地,并形成创新引领的态势。
力促大数据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大数据作为信息经济必备的战略资源之一,已成为引领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石。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5月3日,北京市政府审议通过《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年底,要建成北京市大数据汇聚中心,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
“中关村软件园将充分对接中关村、海淀区对大数据产业的规划要求,积极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刘克峰表示,下一步,中关村软件园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国内外大数据联合开放实验室。中关村软件园将秉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整合园区技术研发资源,构建国际化实验室,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抢占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全球化前沿阵地。
二是打造大数据国际高端人才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将充分借力中关村国家人才特区、公安部出台的“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等政策体系,加强与国家、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全面对接,积极引进、培养大数据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
三是设立大数据产业基金。产业基金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探索设立大数据产业基金,将会充分促进大数据产业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发展,推进产业链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