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不是大牌民企,也不是传承百年的经典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先进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填补空白,甚至能在G20这样的世界级峰会亮相,销往全球。这些在合肥成长发展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靠自主创新走向国际舞台。
像生产卷纸一样生产导电膜
“啪”的一下,刚买的手机屏幕摔成了大花脸。近日传来一个好消息,今后有可能会出现“不怕摔”的手机屏幕,甚至整个手机都是软的。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石墨烯柔性透明导电膜工艺,填补了国内石墨烯透明电膜涂布生产的空白。该公司董事长吕鹏介绍说,以往国内的方法生产这种透明导电膜是像树叶那样一小片一小片地生产,而该公司能像生产卷纸一样一卷一卷地生产出来,“公司的规模不大,但是一天能产两万平方米,生产成本只有以前的一半不到。”
这种导电膜主要用在哪里?吕鹏说,目前该公司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防辐射卡、防辐射手机壳,同时在测试用于手机屏幕。使用这样的柔性膜以后,将会有相应的柔性材料来代替目前的手机液晶屏,这样,整个屏幕就能实现“软化”,不怕摔。而接下来还可攻克整个手机的软化,“这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步步推进,如先实现电池软化,再实现线路板软化等。”吕鹏说。
无人机销往全球
合肥天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款无人机中的“战斗机”,时速可达300公里,每秒可达80米。
这一速度是什么概念?该公司技术部门一位负责人给出了一组数据对比,普通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每秒仅5-8米,普通应用级别的无人机是120-150千米/小时,普通载人直升机也只有200千米/小时,“我们的TL-200无人机速度是普通无人机的2倍,是民用无人机领域最快的无人机,可以称之为无人机中的‘战斗机’。”
他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约有2000家无人机研发公司,但是大部分都是生产航拍摄影的玩具机。天路航空研发的是工业军工级无人机,合作单位有安徽军工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并与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用户达成了合作意向。
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
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地下水的氟和砷超标。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霖中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将纳米吸附材料应用于饮用水净化领域。
“我们的纳米复合除氟除砷剂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理成本是常规处理方法的50%以下,废水率低于1%。”该公司总经理陈希凡介绍说,以前处理一吨水的成本是2元钱左右,而且一半的水都会被浪费掉,还会造成污染,该技术将成本降至1元以下,而且仅有1%的废水率。目前该技术已经在皖北的亳州、阜阳、淮北等以及内蒙古、河北、天津以及东北地区推广,有望解决近1.1亿人高氟高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为G20峰会迎宾车座椅内饰“添彩”
北京人民大会堂沙发座椅、韩国首尔机场的公共座椅,安利材料已经深入全球用户的日常生活,近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EPU生态功能性聚氨酯汽车革材料,首次进入世界级盛会接待领域,用于此次峰会的指定迎宾车——210辆杭州长江汽车旗下“奕阁”纯电动中巴车、“奕胜”纯电动商务车座椅内饰。
“该材料色彩明快鲜艳,花纹饱满清晰,手感柔软舒适,耐用性达10-20年,耐水解、耐光照、耐老化等各项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在环保性能和轻量化上实现突破,产品实现了低VOC含量排放,表面无异味。”该企业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这种材料能有效地替代PVC人造革和真皮座椅面料,解决了传统汽车内饰环保性能差、增塑剂易迁移、温度低时手感僵硬、温度高时革面发粘以及气味重等问题,目前已经用于江淮汽车的新车型,未来有望走进千家万户。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