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VR渐成企业新宠 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 作者:李争粉
  • 点击数:563     发布时间:2016-10-16 08:3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今年被称为VR的元年,整体产业正经历着爆发式的发展。

前瞻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仅去年一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就达到15亿元左右,预计今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VR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820万台,接近600亿元。而根据全球知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的预计,VR全球产业在2020年会达到400亿美元规模。

受资本市场青睐

全球VR产业从1963发展至今,经历了50余年的时间。如今,以HTC、微软、Facebook等大量科技巨头发力VR为标志,全球VR产业逐步进入初步产业化阶段,涌现出了HTCVive、OculusRift、暴风魔镜等一系列优秀产品。

随着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全球VR产业规模高速增长。高盛、德勤、国际数据公司IDC等研究机构都对全球VR产业做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期。

在美好前景的期许下,国内资本市场对VR产业也是青睐有加。从去年到今年6月的VR投资情况来看,53%的投资集中在硬件设备的制作上,36%集中在内容制作,余下的11%则集中在分发平台,硬件设备方面表现突出,有9家企业获得了投资。这在去年以来被称为“寒冬”的资本市场里,表现堪称格外亮眼。

被动式接受讯息的时代正在翻篇,VR技术让人和互联网之间能够进行更深度的互动和沟通。早已嗅到甜头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VR产业链。

谷歌推出的纸板VR能够适配所有的智能手机。GoPro、HTC、Nvidia、高通和三星等知名企业陆续推出了VR硬件。现在被称为明星四大硬件的有HTC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VR以及三星Gear VR,基本代表了硬件发展的最高水平。

国内的VR硬件厂商诸如乐视、大朋、Pico、暴风魔镜等都在积极布局。而厂商的队伍还在不断增大。

据了解,作为国内虚拟现实先行者和领军企业,暴风魔镜自成立以来,相继推出了五代头显产品,以及暴风魔镜小D、暴风魔眼等相关产品,各类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其中,最新一代暴风魔镜5自今年7月上市以来,凭借强大的产品技术优势和良好的沉浸式体验,销量一路领先。近日,暴风魔镜与京东商城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在京东商城电商平台销售1500万台暴风魔镜产品。可以预见,在双方强强联合大背景之下,中国VR市场新一轮风暴的大幕即将开启,中国虚拟现实普及的步伐也将再次提速。

此外,企业纷纷把目光聚焦于对互联网视频领域,推出自己的VR聚合产品,如乐视VR、爱奇艺VR、优酷VR、搜狐视频VR、第一视频的榴莲VR等;一些专注于VR的新平台也在崛起,比较知名的有热播VR、UtoVR、FANC VR、三目VR等。

应用领域五花八门

VR的火热正在蔓延到购物领域。

如今临近“双11”电商购物狂欢节,京东和天猫你来我往频频过招,颇有一番剑拔弩张的氛围。除了要在线上超市上争个输赢,对于“VR+购物”这种新事物,双方的比拼则早已开始。

阿里在今年3月宣布成立VR实验室,启动VR购物项目“Buy+”,消费者可以利用VR技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购物,这项技术有望让线上购物拥有与线下购物近乎相同的完美体验。今年7月的淘宝造物节上,TechWeb还率先体验过一回“Buy+”购物。这个搭载HTC Vive头盔和手柄的“Buy+”尽管只能体验两个购物场景,但有关未来购物的轮廓倒是十分清晰。这个有可能颠覆传统购物方式的新事物,引发了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关注。

近日,京东发布了VR/AR战略,成立全球电商领域首个VR/AR产业推进联盟,联合了30多家VR/AR上下游企业,从VR、AR的硬件设备厂商、算法及系统制作商,到内容供应商,涵盖了完整的VR、AR生态,通过品牌、营销、运营、金融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为VR、AR企业提供全面支持。

除在产业生态上的布局以外,京东同时展示了自己的VR购物应用——VR购物星系,该系统还将开放给第三方,使用户体验更加丰富的购物场景。京东目前的演示主要聚焦在3C、家电等领域,率先开放了消费电子卖场。

京东VR项目负责人翁志介绍说:“电商时代我们是提供随时随地购物的场景,是满足实际购物需求,但是感受可能缺失了线下的体验。VR可以让线下购物和现在线上电商随时随地购物结合起来,不是真实但是非常逼真的,拿一个产品完全能够感觉他的重量,这是我们以后要展示的VR购物未来场景。这是我们对未来购物场景的憧憬。”

除了应用到电商服务之外,现在还有VR看房、VR新闻、VR旅行团等应用尝试。

“VR正在颠覆和创造出一些新的市场。”电子科学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尹丽波表示,比如VR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由公共部门率先推动并相对成熟,在房地产、教育、医疗等行业级的应用正逐渐普及。

技术尚处于初期

VR产业渐成企业新宠,与VR技术结合的创新也在文化产业的多个领域内迅速铺开,VR产品商业化已是大势所趋。

但就目前国内的VR技术来看,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VR技术领域,但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技术体验,技术方面并没有实现突破性进展。

“国外游戏引擎开发商引领VR引擎发展,Unity3D、Unreal等仍是主流的VR引擎。”尹丽波表示,我国VR软件技术相对落后于国外,但中视典、无限时空等积极致力于VR研发,开发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R引擎。

目前我国VR市场,主要以200元以内的手机盒子产品为主。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VR市场96.2%的产品价格都低于200元,高于5000元的只占市场份额的0.8%。

针对国内VR产品集中于低端这一趋势,IDC终端系统研究经理郑熙分析称,2015年,VR对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属于比较陌生的概念。2016年VR迅速走红,很多消费者都想感受VR,但大都不会立刻着手高端VR,而是选择从相对低廉的Cardboard类产品入手。

优质内容成发力点

随着众多VR企业在硬件、技术等VR领域的投入,VR产业正走向繁荣和产业深化。

“VR内容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优质内容未来将成为新的发力点。”尹丽波表示。

据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6全球虚拟现实产业研究报告》显示,VR内容市场呈现三个特点:游戏厂商引领VR内容发展;影视已经成为VR内容发展热点;平台厂商积极打造VR内容生态,例如Steam VR游戏平台、乐视VR平台、优酷VR平台等。

而由暴风魔镜联合国家广告研究院、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最受重度用户欢迎的VR影视内容中,科幻片、欧美大片等位居前列。

但是,“目前VR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屏幕清晰度不够产生的颗粒感、画面延迟导致的眩晕感等问题直接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 VR相关标准缺失增加产品适配难度;在大量关键技术难题尚未攻克的前提下,行业过度鼓吹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产业的生命力。”尹丽波表示。

“虽然VR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应该看到,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VR产业正在或即将进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尹丽波表示,未来3-5年,随着VR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大量科技巨头的大规模布局,预计5年左右VR产业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相关新闻

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近日发布《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指出,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潜力巨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硬件技术的局限。目前设备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等问题仍然突出,硬件的处理速度远不能满足在虚拟世界中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需求。相关设备的价格也十分高昂,一个头盔式显示器加上主机的成本动辄上万元。

其次,软件可用性差。受硬件局限性的影响,虚拟现实软件开发花费巨大且效果有限,相关的算法和理论也尚不成熟。在新型传感机理、集合与物理建模方法、高速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三维建模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

第三,应用领域有限。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和高校科研,在教育、工业领域应用还远远不足,未来应努力在民用领域的不同行业发挥作用。

第四,效果不够理想。在虚拟现实的感知方面,有关视觉合成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听觉、触觉关注较少,真实性、实时性不足,基于嗅觉、味觉的设备还没有实现商品化。此外,在交互效果方面,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的自然交互不足,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方面的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

报告指出,虚拟现实产业处于爆发前夕,即将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

报告建议,我国应提前谋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推进产业化和行业应用、加强文化和品牌建设。王晓洁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