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一体化关键
  • 作者:聂辉华
  • 点击数:694     发布时间:2016-12-16 16:4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根据相关规化,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疏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使三地在产业布局上实现协调发展。

当前,业界在讨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时,往往聚焦于人口转移或者产业配套这两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然而,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而且彼此制约,形成了一对内在的矛盾体。从历史经验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看,一个产业的就业吸纳和技术升级通常是矛盾的。如果一个产业要吸纳更多劳动力,要缓解就业压力,这样的产业通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则比较低端。反之,如果一个产业要实现技术上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就意味着就业吸纳能力要下降,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会增大。正因为存在就业吸纳和产业升级的内在矛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面临就业和人口压力的前提下,很难顺利实现产业升级,跳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关键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就业吸纳和产业升级的冲突。如果北京要维持目前的就业人口,确保社会稳定,在产业选择方面就必须保留一部分具有较高就业吸纳能力的产业,而这些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在技术水平上可能不是高技术产业,这就是内在矛盾。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中的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意味着北京要保持高端技术产业。同时,要将“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疏解到天津或河北。

北京既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又要考虑短期内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因此在选择产业时必须同时考虑就业吸纳能力和技术水平。

对于北京来说,发展高技术含量产业肯定是未来方向,长期来看要将大量就业人口疏散到天津或河北,在短期内还必须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因此,北京在短期内应该选择“中等就业弹性+高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这些行业包括化学制品、专用设备和医药制造业等。在长期内,北京应该选择“高就业弹性+高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这些行业包括文教、通用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和塑料制品业等。对于天津来说,其定位是发展高级装备制造业,同时部分疏解北京的人口压力,因此应该选择“中等就业弹性+高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对于河北来说,主要任务是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低端制造业,同时缓解北京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短期内河北的产业选择应该是“高就业弹性+低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这些制造业包括皮革、服装、纺织、金属制品等行业。长期来看,河北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北京和天津提供配套产业,必然也要伴随北京和天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因此要逐步发展“高就业弹性+中等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