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颁发了2016年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和钟南山科技创新奖。其中,30家优秀民营科技企业、30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及10家优秀民营科技管理服务单位和个人获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10项科技成果获钟南山科技创新奖。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在组织、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驱动转移中发挥着怎样作用,又如何打造民营科技创新发展升级版?
搭建支撑平台 服务不断升级
自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历经20多年的发展,确立了协会的引导、平台、集聚作用。
刚刚当选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的马彦民表示,近5年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与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合作,举办了各种培训班、研修班、论坛和联谊会共计61期,培训民营科技企业家7000余人。仅2015年就结合民营科技企业关注的政策问题,开展国家科技计划改革、PPP政策推进、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培训班20多期。
与此同时,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还就民营科技企业关心的国家计划项目申报、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评价等问题展开了培训。
搭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协会服务能力是体现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根本宗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启动全球华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依托民营投融资企业“唐人汇”筹建了“新三板”加速器,遴选和促进一批创新基础较好的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引领企业创新的“瞪羚”企业和创新“黑马”;推进民营科技企业走进核电,参与核电国产化的实施;自2012年起,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中主办科技成果推广与商务合作项目推介会,促进民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疏通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为民营科技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提供支撑。
深化体制改革 强化自身建设
马彦民表示,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是致力于支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社团组织,肩负着团结凝聚广大民营科技企业,汇聚创新服务资源、维护民营科技企业权益,打造优化创新环境,搭建民营科技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支撑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技术创新能力并得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责任。因此,”要直面问题,自我革新,顺势而为,勇于担当,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发展。一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改革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协会自主运行、依法自律、有序竞争、优化发展;二是强化团结、凝聚、引导、促进职能,进一步扩大协会在全国的代表机构和企业覆盖面,加快整合更多的创新资源,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融汇强大的创新主体力量;三是强化服务管理职能,聚焦民营科技企业服务需求,强调服务队伍,创新模式,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能力,打造更加强大的创新全链条服务平坦;四是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规范服务行为激发协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规划新的目标 发挥引导作用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的开局之年。马彦民表示,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需要树立新理念、实施新举措、迈上新征程。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将逐渐推进全国体系建设,支持在全国各省、计划单列市和中小城市建立区域性民营科技促进会,或建立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代表处,争取5年内在各重点省市形成覆盖全国的民营科技工作体系。为增加对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争取每年新发展会员不少于200家,5年内发展会员2000家以上,形成集群化创新的民营科技企业阵营。马彦民说:“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为民营企业科技活动提供咨询、调研、技术支持、产学研合作等服务,努力促进将民营企业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活动纳入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科技创新体系中。”
“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性大布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便利化、信息畅通的当今,我国科技民营企业不可独善其身。马彦民表示,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的实施,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产业升级,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重点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将不负众望,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搭建一个更加规范、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平台,助力民营科技企业向更好、更快、更高层次迈进,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更大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马彦民信心满满。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