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囊库举办主题为“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径与对策措施”的第二期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智囊谈活动,来自国内开发区、高新区、高校以及广州高新区企业家代表,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实现思想交流、智慧启发、精神升华。
据悉,广州高新区计划定期举办“创新智囊谈”活动,打造“智囊谈”品牌,为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厚植创新土壤 让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根发芽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大批中小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站在创新大潮的浪尖,孕育着未来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如何把创新的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是国家高新区一直以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广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秘书长陈建荣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也是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供给的动力源泉。20多年前,国家高新区基数小、土地多、潜力大,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我们面临劳动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实体经济下滑等挑战,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广州高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永品认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是企业中的生力军,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它们大都处于初创期,规模较小,或多或少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融资困难等问题,国家高新区要在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孵化育成等方面给予其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广州高新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耀尧认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要抓好“六个成长”:一是空间成长:存量转换+增量创新。二是自我成长:内部积累+企业家治理。三是互助成长:并购提升+联动发展。四是开放成长:特色品牌+全球链接。五是加速成长:科技金融+风险投资。六是保障成长:政策创新+科技保姆。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丁焕峰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可划分为创业期、生存期、发展期、起飞期和成熟期5个阶段。政府应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
无锡高新区党政办政策研究室邢鹏云为国家高新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4条思路:一是对于产业选择不能追求大而全,要做到专而精;二是给予精准的政策扶持;三是利用产学研、众创空间等平台,推进企业间的交流和融合,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四是为创新创业人才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好医疗、社区、娱乐等方面的配套。
凝聚创新动能 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破土而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技术高、风险高、收益高的“三高”特点,需要企业家和政府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定力、足够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高新区如何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如何培育和储备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能?
长沙高新区政策法规局局长罗缅顺认为,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地区追求“短平快”,提倡“招大引强”。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很漫长,需要政府持续的关注和投入。
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解严认为,每一个国家高新区的资源禀赋不一样,要把自身资源挖掘到极致,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配套格局。国家高新区可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法庭、出台专项政策等手段,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文稿处处长何嵘指出,现在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多是给予普惠性政策,缺乏专注性和专业性。专注扶持需要考验政府的眼光,要有专业人士把企业看透、把行业看透,挑选最有潜力的产业,重点培育明星企业,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持续深耕细作 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近年来,国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性战略布局和轮番政策刺激,推动既有产业转型升级、重新洗牌。除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以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始终是面对市场、打开市场、赢得市场。那么,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环境,如何才能在市场中茁壮成长?
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许嘉森表示,目前,科技部、各地高新区都提倡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给予其倾斜性的支持。但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指出“中国医药器械企业太小、太多、太散”。在大健康领域里,这种冲突是非常明显的。一种声音说,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占GDP的4%-5%,美国的比例是18%,差距超过10%;另一种声音说,老百姓在健康领域开支太大,医保和老百姓都承担不了。那么,国家高新区该听谁的,企业该听谁的?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智慧,解决好发展理念和路径的问题。
广东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京京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市场公平性问题。首先是准入门槛问题;其次是低价竞争问题。他建议政府及国有企业多考虑产品、服务和创新性,把低价中标规则改为平均价中标,或者规定投标价格不得低于合理成本。
广州索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忠民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小,前期投入大,销售效果不好。近几年,传统行业迫于转型压力,大都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只是找不到很好的产品来落地。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传统行业结合,能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另外,他认为,人工智能是广州的机会,要和与传统行业结合,广州周边的东莞、中山、佛山等,家具、家电、地产等行业发达,基本拥有中国传统行业中一半数量的优秀企业,这对广州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优势。广州企业要把产品设计打造好,与周边的优秀企业达成深入合作。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