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成果交流暨双创地图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当天,创头条、北京大学科技园、清华产业“星聚计划”、浙江大学科技园等联合发布了首个全国大学科技园双创地图,全面呈现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全国布局和“双创”发展成果。
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巍表示,随着我国“双创”迎来2.0发展阶段,国家大学科技园也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任务体系。未来国家大学科技园将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各地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化的重要载体。
国家大学科技园近20年发展成果喜人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的机构。自2002年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以来,至今已经发展了10批共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遍布全国各省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先后孵化了一批像ofo、饿了么等全国知名的独角兽企业。
同时,遍布全国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还是“双创”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为各地的“双创”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外,一些有实力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还“走出去”,在全国进行布局,形成一个丰富的“双创”生态。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科技成果交易额已经超过了1.03万亿元。
北京大学科技园副总裁王国成、清华控股创新孵化总监庞雅宁等分别介绍了北京大学、清华产业“星聚计划”的发展成果和相关战略规划。北京大学依托北大科技园、北大孵化器、北大创业营等校友组织,构建了完善的“双创”体系,先后培育了众多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比如全国知名的独角兽企业ofo就出自于此。清华控股2016年启动了“星聚计划”,计划未来5年清华产业将利用千家空间、百亿基金和全球化通道,通过“空间、资本、人才、国际化、协同合作”五大体系间的融合和互动,在创新创业服务中培育出超过500家资产过亿的“炬星”企业。而在江浙地区,“浙大系”已经是当地最具影响的“双创”群体之一。
双创地图连接115家大学科技园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地图,一方面是更好的展示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布及发展成果,增进各方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产品,为科技园和入孵企业、企业和企业、科技园和科技园等之间提供新的连接。
此次大会上推出的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地图,涵盖了全国115所大学科技园、园区入孵企业及毕业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每个国家大学科技园都拥有一个专属“孵化地图”,可以展示该科技园在全国的发展布局,以及相关联的企业。
地图数据显示,北京和江苏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均为15家,全国领先;上海以13家紧随其后。辽宁、山东、黑龙江、浙江、四川等省份,均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数据显示,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对集中的城市,其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及“双创”业态则十分活跃。从单个城市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来看,北京、上海的数量遥遥领先,其次为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等城市。
该地图还提供查询、传播、运营等工具,为大学科技园、校友企业展示宣传,连接身边的双创资源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包括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很多高校智力资源,成为一个地区‘双创’发展的动能。我们共同发起此产品,希望借此唤起社会对科技创新以及对大学科技园的社会贡献新的关注。”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介绍说,地图采用开放式设计,国家大学科技园可自主运营专属的孵化地图,企业也可通过地图申请入驻所属大学科技园,共同来“点亮校徽”。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