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建设杭州高新软件园,1998年8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近年来,杭州高新软件园依托杭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人才、产业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天堂硅谷”向“智慧e谷”跨越发展。目前基地拥有软件企业近2000家,其中全国软件企业百强9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8家。2016年软件产业实现收入2092亿元,增长28%。在2016年软件产业基地评价排名中,杭州高新软件园综合评价位列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位列第一。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打造完整产业链 领军企业国际竞争力强
近年来,杭州高新软件园大力发展以软件为核心的网络信息产业,在电子商务、数字安防、智慧医疗和工业自动化的研发、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方面全国领先,特别是电子商务、数字安防等领域已国际领先。
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旗下B2B、淘宝、支付宝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域前五强。在云计算方面依托大数据库资源优势,建设阿里云、华数云、海康云等多个云平台;阿里“云OS”是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多种智能终端的移动操作系统。在数字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已进入全球视频监控前十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前三强。在ICT领域,杭州高新区的宽带接入设备、交换机、企业级路由器等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华三通信以“云网融合”为技术战略,在虚拟化、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已服务于70%以上的中央部委、“十二金工程”中的九个全国骨干网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恒生电子连续多年入选《美国银行家》全球金融软件公司百强(FinTech100)榜单。在信息安全领域,迪普科技是国内外网络安全及应用交付领域产品线最全、产品性能最高、解决方案能力最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应用安全及数据库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恒信息拥有两项国际领先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领域专利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拥有多家医疗卫生应用软件龙头企业,在用户规模和技术先进性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浙江中控、浙大网新、银江电子等是国内领先的城市交通智能化、工业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注重招才引智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基地始终坚持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创业团队。拥有中央“千人计划”专家69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125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通过挖掘本土人才、集聚中坚人才、引进国际人才,不断引入拥有技术创新和产业经验的高端人才。
基地建有包括微软软件开发工具创新服务平台、英特尔软件创新服务平台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近200家,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使创新活动围绕产业发展来推进。按照开放合作的原则,在抓好龙头企业重点研究院建设基础上,引导企业分工合作、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园区内软件企业集聚的优势,设立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地图,加强园区内企业的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通过设立智慧医疗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集聚银江医疗、医惠科技、创业软件、和仁科技等一批企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基地企业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4%左右,累计培育上市类软件企业38家。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制37项,主导研制已发布国际标准11项,有10余名标准化专家常年活跃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并拥有“话语权”。园区有70多家重点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300余项,已发布实施215项,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基地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并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利用信息产业基础,在装备智能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方面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而形成产业规模,促进了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政策红利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基地积极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打造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区、网络信息技术研发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辐射区、国际性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坚持江北创新园与江南科技新城的互动互补互惠发展,在杭州高新软件园的基础上,扩展建设物联网园区、智慧新天地、白马湖文化创意城和互联网产业园四大产业平台,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战场。多渠道合作、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切实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形成了北部文三路科创中心、西部海创基地、东北杭州创业大街三大众创空间集聚地。加快商事制度改革,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加大科技金融保障,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充分利用风投的专业性加强项目的筛选,对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