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虽然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在加速,可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将会拉大。应该确保学生可以在一个充满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世界中参与竞争。但这将是一段困难重重的路程。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美媒称,在西方,人们广泛认为中国的学校里全是数学和科学奇才,他们恰好是未来的公司所需要的学生。这具有误导性:多年来,颇受媒体关注的研究表明,中国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杰出成绩的只是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当把更广泛的人口纳入测试后,中国所有科目的排名全面下降。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19日报道,官方数据证实了这一情况。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不到9%的中国人接受了大学以上程度的教育,超过65%的人口仅接受了初中及以下程度的教育。在最富裕地区以外,大多数中国人甚至缺少在高收入经济体中所需的最基本技能。
报道称,让情况更糟糕的是,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们由祖父母辈抚养长大。他们的父母在遥远的城市工作,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常差很多。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斯科特 罗泽尔将之称为正在形成中的“隐形危机”:他估计,在未来数十年内,大约有4亿准备不足的中国人可能要找工作。他的研究触到痛处,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
虽然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在加速,可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将会拉大。随着工资上涨,中国制造商将面临日益加剧的、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竞争。随着自动化的改进,工厂将需要受过更好教育的工人。随着旧产业瓦解,工人将需要新技能。
报道称,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没有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在仅有约25%的劳动年龄人口有高中学历时,要维持一个先进的、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是不可能的。罗泽尔发现,在过去70年间,每个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完成转型前,至少有75%的劳动年龄人口拥有高中学历。
更广泛地提高教育水平需要投资和改革。
大多数国家将从更多的教育投资中受益。但在中国,这一需求尤其迫切:即使在繁荣的城市中心,每间教室里也通常挤满了50名学生,迫使实际的教育工作落到了失望的家长身上。这可能会导致失败。
报道称,另一项重点工作应该是大力整顿所谓的户口登记制度。这么多农村孩子由其祖父母辈抚养是因为他们受到限制,无法在其父母工作的城市获得公共服务,包括教育。
报道称,最终目标应该是改革课程。中国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出名。重点应该放在帮助推动创业和创新的技能上——比如创造力和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确保学生可以在一个充满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世界中参与竞争。
报道称,中国人民适应能力足够强,有足够的创造力,足以实现其目标。但这将是一段困难重重的路程。
日媒称农村教育水平攸关中国未来:城乡教育环境差距较大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日媒称,在中国经济中,决定技术革新可持续性的因素,一个是知识产权,另一个是进行新技术开发的人力资本。关于前者,像华为那样获得许多国际专利的民营企业正在崛起,同时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中心,开放式技术革新也在蓬勃发展。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而发展人力资本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
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1月11日报道,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的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国家领导人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已进入“新时代”。这表明,中国今后将重视深化供给侧改革,特别是推动作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技术革新。
报道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科特 罗泽尔就此提出了新建议。罗泽尔是开发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人,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农村地区积极开展田野工作,还与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实施大规模农村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
报道称,罗泽尔目前进行的研究是,以中国婴幼儿为对象的智商测试。他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农村地区进行了首个系统性智商测验,了解婴幼儿智商发育情况,再分析这会对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报道称,虽然中国大城市的教育环境已经较好,但农民或者到城市打工者的教育水平不高。比如说,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受过高中教育的劳动者比例为24%,大大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74%),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也很低。此外,城市和农村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报道称,罗泽尔根据在陕西、云南、河北实施的智商测试结果得出结论说,中国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低,首先是因为这些地区很贫困,身为父母者不懂婴幼儿营养摄入和教育的必要性。在一定时期内向调查对象地区的农村婴幼儿提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帮助开发智力的玩具和图书后,他们的智商测试得分明显改善。
报道称,在今后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罗泽尔就此表示,在占总人口一半的农村地区,改善人力资本的工作落后了。
报道表示,虽然农村婴幼儿教育等问题还不会立即左右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如果迟迟不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会受到影响。
摘自 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