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成都高新区发力知识产权
助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 作者:鲍安华
  • 点击数:684     发布时间:2018-02-23 09:17: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近日获悉,2017年成都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进入首批示范区建设阶段。目前,园区已聚集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84家,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行业总产值达4.4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

“知识产权和标准是企业创新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加快“成都高新制”标准接轨国际步伐,强化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推动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打造国际创新创造中心,助力成都建设我国西部科技中心。

知识产权量质齐升专利申请总量超14万件

2017年,成都高新区全年新申请专利累计超过2.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5万件,同比增长15%和15.1%;授权专利9254件,其中发明授权3186件,同比增长16.4%和17.9%;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成都市的25.1%和22.5%。截至2017年年底,园区累计申请专利14.4万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4万件。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商标、版权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商标申请量新增近2.8万件,占成都市的23.43%,累计超过10万件;商标注册量新增近1.5万件,占该市的25.47%,累计超过5.7万件。通过优化版权服务和建立版权工作站协作机制,全年完成版权登记超过1万件,较上年增长175%,占该市的18.4%。

“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助推行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园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累计达14家,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总数累计达160家;累计有20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园区共有12家市级版权示范单位,位居成都市首位。

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2017年,成都高新区依托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开展专利导航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发展项目,联合西南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协助奥泰医疗开展医学影像专利大数据分析,指导企业运用专利提升竞争力;全面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全年通过贯标企业45家;开展商标助企等各类专题培训会及需求对接会,为企业提供国内及国际商标注册、商标维权、争创品牌等专业答疑,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商标保护意识。

实施标准化战略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8项

2017年,成都高新区持续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园区内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成都高新制”标准数量持续递增、质量不断提高。园区累计创制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96项。截至2017年年底,园区企业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304项、行业标准317项、地方标准53项、团体标准6项;国际标准总量占四川省90%,标准总量占该市的1/3;拥有国际、国家、行业TC/SC/WG 57个。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实施品牌战略。2017年,成都高新区32家企业的65个产品、7家企业的7项服务获得第十二届“四川省名牌”称号,名牌产品数量位居成都市第二位、服务名牌数量居成都市第一位。

“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在成都高新区启动一年多时间以来,基地已建成西部惟一一个综合性标准创新服务平台,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单位’‘国家首批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成都高新区环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成都市数字标准馆超200万条标准文献题录以及园区重点产业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万余条信息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标准组织信息查询、标准项目管理等多类标准创新服务。“该平台的建立也意味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成为全国首个拥有技术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基地。”

为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与品牌战略,成都高新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对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单位和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政府补贴。目前,园区已累计对188家次企业的375个实施标准化战略项目给予了2500余万元资助。

以“智产”撬动“资本”企业融资超15亿元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与保护的同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质押及标准增信融资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累计助力88家(次)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11.92亿元资金;美幻科技、广达电子等60余家科技型企业通过“标准+实物”抵押打捆形式获得信用贷款3.5亿元。

“标准、专利、品牌这些无形资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科技型企业的立身之本和软实力的度量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质押及标准增信融资一方面将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甚至成为贷款融资的砝码,以“智产”撬动“资本”,有效地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主体。

为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成都高新区探索形成“政府担保基金+服务机构(担保)+银行+评估”“担保+银行+评估”两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建立“企业库+风险分担资金池+管理办公室+项目专家评议会”的四层风险缓释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知识产权与金融有机融合发展。同时,园区在金融城、盈创动力大厦建设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功能区,重点发展知识产权基金、知识产权质押、专利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先后成功引入总规模7亿元的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总规模20亿元的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并推动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等3家服务机构入股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参与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管理。

目前,成都高新区区内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及培训服务等六大业态呈现全面发展良好态势,在知识产权运营、评估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目前,园区区已聚集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84家,其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营服务、投融资服务机构超过40家,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行业总产值达到4.4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在代理服务方面,园区聚集代理机构49家,占四川省的75%。

“成都高新区已形成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过程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体系。”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累计建设中国(四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10个,面向园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广泛提供检索分析、咨询服务、展示交易、质押融资、宣传培训、维权援助等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同时,在软件园、孵化园、天府新谷等科技型企业聚集园区和孵化器建立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重点园区和孵化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率超过85%。

“科技创新是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园区正大力发展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等主导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知识产权数量集中、标准话语权很重的领域。”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推进“成都高新制”标准接轨国际,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新应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