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委员们认为,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加快改革开放力度,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不忘初心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改革开放还在路上,正在走进“深水区”。他表示,要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要不忘改革开放的初心。首先,既要推动贸易投资开放,也要推动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开放。其次,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从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等方面入手,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要实施反垄断、竞争政策等改革,形成竞争性市场。第三,要通过正确的激励方式激发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认为,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用更多的智慧、政策安排和更大的勇气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股权改革。国有企业已在一般性的放权和激励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需要更深入的就是股权改革。二是战略方向调整。老国企、传统产业如何创新,如何进行新的战略引领,真正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质量,需要下真功夫,包括从内部管理决策系统到薪酬评价体系都要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晓炼认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平台;二是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三是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金融机构在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稳中求进 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委员们认为,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这一预期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预留了空间。
钱颖一表示,党的十九大确定了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转变。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比去年经济实际增速低0.4个百分点,是为转向高质量发展留有空间。尽管增速预期目标低了一点,但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更高了。
杨伟民表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作为整体来把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处置地方政府债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各项工作都要坚持稳中求进,其核心要义就是遵循规律,把握好各项工作的度,既不要盲目冒进,也不要无所作为。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在追赶的前期经济增长速度都比较快,但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质的提升就必然要提上日程。在质的提升阶段,增长速度下行是一个必然趋势,应该保持平和心态,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持续努力。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地发展。”杨伟民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但是有两方面非常重要。一是投入高效率。资本的效率、劳动的效率、资源的效率、能源的效率乃至环境的效率要高。二是效益要高。投资要有回报,企业要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这四大主体得到的报酬或者收益都能够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来获取,收入分配比较合理。他表示,从微观来看,应该鼓励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瞄准同行业、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世界最高水平。
标本兼治 有效消除金融风险隐患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2018年经济工作必须要打好的攻坚战之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如何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也成为了关键词。
杨伟民表示,我国总体上债务增长较快,但又是结构性的。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限额范围内的债务比较稳定,最应该关注的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中央政府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控制新的增量,逐步化解存量。在企业债务中,国有企业的债务增长较快,包括一部分央企。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有关办法控制国有企业债务。居民债务呈现上涨较快势头,要控制好房地产泡沫来防范居民债务过快增长。
杨伟民说,只要经济能够平稳持续增长,保持在6%-7%的增长水平,同时让债务增长低于这一水平,我国债务率就会逐步下降,债务风险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胡晓炼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金融风险高度关注,一直强调要守底线,要有风险意识,要有忧患意识,对风险一定要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早化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高度的防控风险自觉。在处置风险中,监管方面采取了分类施策的做法,而不是‘一刀切’的做法。风险化解和处置做得非常平稳,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再产生重大风险。”
胡晓炼认为,监管机构要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要加强公司治理,加强依法合规的公司文化,加强内部管控。对于监管的空白点要及时弥补,消除一些灰色地带,让那些“浑水摸鱼”的企业现形。另外,监管要有效协调,在各个领域、不同机构都要有效协调。监管要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不能把审批当成监管。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