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基金委确定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
  • 点击数:781     发布时间:2018-07-28 10:42:00
  • 分享到:
关键词:

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在以《构建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 夯实世界科技强国根基》为题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科学基金将坚持“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时代资助导向。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科技创新思想,贯彻落实刘鹤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向科技要规律,要力量。改进项目选题机制,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更加突出体现国家意志和战略需求。不断完善项目形成机制。注意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与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加大对“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在科研认识和科研方法上有一套成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对项目形成机制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注重基础研究的分类评价。注意国家创新体系与科技创新的治理体制相关问题研究,提升创新治理能力。端正学风和作风,谦虚谨慎,懂得敬畏,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忠诚、担当、务实、专业、守正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用好公权力。注意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宽容失败,提携后生。

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及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面对新任务新要求,科学基金将坚持“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时代资助导向。“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旨在让新思想及时得到支持,鼓励源于科学家灵感的自由探索,强调首创性,使科学基金成为新思想的孵化器;“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旨在扩展新的科学前沿,强调开创性和引领性,使科学基金成为科学前沿的牵引器;“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旨在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使科学基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驱动器;“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旨在以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学基金成为人类知识的倍增器。同时,科学基金将明确优先资助领域,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解决卡脖子技术后面的核心科学问题,建立以“负责人+计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审机制,构建符合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和结构、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相统一的学科布局,建立分阶段、全谱系、资助强度与规模合理的人才资助体系,探索成果运用贯通机制,加强科研诚信文化建设,将试点先行和分步实施贯穿改革始终,排出改革优先序,制定改革路线图,建成理念先进、制度规范、独具特色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

会上,李静海传达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召开委员座谈会情况。

最后,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李静海作的工作报告、基金委监委会主任陈宜瑜作的《开启新时代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建设新征程》报告,以及《2017年科学基金预算与资助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预算与资助计划》书面报告。

奋力开启科学基金改革发展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理念引领新作为。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委员们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共谋深化改革良策,共商创新发展大计,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科学基金体系,翻开科学基金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是科学基金鲜明的底色。30多年栉风沐雨,30多年春华秋实。诞生于改革大潮中的科学基金自设立以来,几代基金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接力奋斗、坚持改革,始终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遵循规律、公正为先、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的项目资助管理机制,构建了“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大系列的资助格局。近年来,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已经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在科学基金和其他科技计划共同资助下,产出了铁基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鸟类起源研究、煤和天然气高效制备高值化学品等重大原创成果,高性能计算、盾构装备设计制造、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一大批成果对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改革是新时代科学基金迎接挑战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科学基金发展面临着许多难题亟待破解,在推进科学前沿方面的引领作用还不显著,支持科学家冲击重大科学难题的力量还不够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力度还不够大。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新一代基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善于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用改革创新思维建设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切实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

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科学基金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学基金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完善治理机制,加快创新生态建设。要全方位审视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根据科学问题属性坚持“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资助导向;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关键领域,找准“卡脖子”问题予以重点支持,明确优先资助领域;根据科学问题属性,采取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分类评审方法,建立“负责任+计贡献”的同行评议机制;牢牢牵住学科交叉这个牛鼻子,按照知识内在逻辑结构,构建实现国家重大需求与知识体系统一相融的学科布局;完善人才资助谱系,建立分阶段、全谱系、资助强度与规模科学合理的人才项目架构;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连接通道,探索形成成果运用贯通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要营造“甘坐板凳十年冷”的潜心氛围,让宁静的心去成就“十年磨一剑”的梦想;要将试点先行和分步实施贯穿改革始终,制定改革路线图,排出改革优先序,建成理念先进、制度规范、独具特色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

改革要只争朝夕。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突破期、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期、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通期、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深度调整期、增强源头创新能力的重要攻坚期。科学基金发展也已到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能再像过去几次科技革命那样与之擦肩而过。如果不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就可能多付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代价。天地转,光阴迫。科学基金人要充分认识这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抢抓机遇,加快改革,直面问题,攻坚克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作为,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下决心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观念束缚和制度障碍。

改革要落在方寸。完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立柱架梁,又需添砖加瓦,务必抓好落实。要强化责任担当,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建立任务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倒排时间进度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实施,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注重精益求精,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动真碰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切实增强广大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的科学基金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责任和担当跑出“加速度”,赛好科学基金改革发展这一程,在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一笔。

摘自《中国科学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