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创新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研发产品的时间很长,这样的创业公司一定要有耐心。研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研发流程走下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丁列明
他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有着奇妙的缘分。
2013年11月,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他所创立的公司获得成长组一等奖。
2017年9月,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在南京举行。他实现华丽转身,担任总决赛评委。
他,就是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博士。
大赛为创业者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非常荣幸能担任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的评委。”丁列明有些感慨,“2013年,我们获得了总决赛企业成长组一等奖。当时,大赛还没有分行业比赛,现在则是分为6个行业进行总决赛,更加专业,也更加公平。”
作为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家和专家,同时也作为一名火炬创业导师,丁列明这是第一次担任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评委。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日渐高涨,从事创新创业的项目和公司也越来越多。“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经筛选后,还有2万多家企业报名,这说明我国的创新创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丁列明说。
一直以来,由于创业门槛高、创新难度大、投入比较大,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近几年,我国医药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像今天在比赛现场,有很多好项目、好企业崭露头角。这些项目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以海归团队为主,包括一些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丁列明表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支持海归团队创新创业的政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的确,随着国家双创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创新创业越发活跃,给了优秀人才特别是海归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大赛,可以选拔出更优秀的项目和企业,再通过各种扶持,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助力国家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去实现创新创业梦。”丁列明说。
医药创新型公司将越来越多
在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上,共有7位评委,其中不乏投资专家。对于一些好的项目和企业,评委们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不能投资,还有没有投资机会?“我也在考虑,哪些项目值得投资。”丁列明说。
贝达药业上市以前,自主研发和收购合作是齐头并进的。2013年,美国的一家500强企业投资了贝达药业的一个项目。2014年,贝达药业引进了美国另外一个靶向药项目。上市之后,贝达药业频繁发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16多亿元,包括3家公司,其中有2家是中国公司。对此,丁列明坦言,“这也是顺势而为,一方面是满足企业集团化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医药行业的一些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生物医药的创新就相当于一场长跑,而且多学科交叉,从研发到市场再到销售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并不是每个创新创业者都能做到的。“一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是需要外力帮助的。”丁列明以贝达药业举例说,“我们可以利用贝达药业这个平台,通过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甚至可以通过整体收购,把各种资源整合到一起,进而帮助创业者实现项目转化,实现共赢。”
“这次进入决赛的项目,无论是成长组还是初创组,从医药的专业角度看质量都非常高,因此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一些项目已经和国际接轨,具有一定的国际水平了。”丁列明举例说,比如进入决赛的一个手术机器人项目,在国外很热门,国内也有企业在做,有的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有的已经开始进行临床研究了。
“这次大赛,评委们是很公正而且是很专业的。”丁列明表示,获得初创组第二名的那个项目,评委们打分是非常接近的。“比如,得分最高的那家企业——岸迈生物,已经和国内外一些知名医药公司合作进行项目研究,有些技术已成功实现转移转化。因此,我也向他们派发了‘邀约卡’。”
创业公司一定要有耐心
“医药创新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研发产品的时间很长,这样的创业公司一定要有耐心。研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研发流程走下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丁列明认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为什么生物医药行业这些年发展很快?就是因为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医药创新不能单打独斗,因为有多个环节和细分领域,从研发到临床再到产业化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协同才能完成。”丁列明说,“就像造原子弹一样,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任何一个环节缺失,就有可能导致失败。”
不过,很多案例表明,创业企业的团队合作对创业者特别是海归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因为,一个人做研发很容易,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实验室研究,也可以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但创业过程却需要团队形成合力。“所以,对创业团队而言,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努力这三点就尤为重要。”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创业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创业不是单纯做研究,不仅要让自己的技术成果是一流的、领先的,而且要看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容量有多大。因此,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才能尽快实现产业化。”丁列明说。
当前,我国每年申请的专利很多,发表的论文也很多,但成果转化率一直很低。对此,丁列明认为,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立项初期就没有理性分析市场需求,导致研究成果脱离了市场。“因此,创业初期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要使自己的成果或产品不仅有市场价值,而且要有应用价值。”
“我们在评审项目的时候会重点关注,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你的盈利点在哪里,能不能实现商业价值。这也决定了一个创业企业能否找到投资,能否顺利发展壮大。”丁列明说。
海归创业要调整好心态
对于海归创业,丁列明认为,调整好创业心态很重要。
“海归创业,如果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可能会有落差。”丁列明举例说,“有些海归刚回来时,各方面热烈欢迎,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欢歌笑语、阳光灿烂,仿佛创业成功指日可待。但在创业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具体问题和难题,如果心态调整不好的话,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丁列明说。
创业是艰难的。“真实的创业环境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而是要面对很多实际问题,意料之外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在困难面前,不能怨天尤人,要勇敢面对,逐步解决。”丁列明说,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一定要摆正心态,对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就可能坚持不下来,会气馁、会抱怨。“遭受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态,也会让团队丧失斗志,进而导致创业失败。”
“因此,海归创业要做好充分准备,立足本身。”丁列明表示,创业不仅需要创业团队的努力,还需要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争取获得更多的外部力量,包括风投机构的投资、专家团队的指导、政府部门的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创业的成败。”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