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信息
  • 点击数:546     发布时间:2018-09-18 12:2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新华网南宁9月11日电(记者 何程)10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南宁召开,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专家出席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才、东盟工程科技院院士尤芳达(Ewe Hong Tat)等30多名嘉宾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专家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和形势研判,智能化产品与应用,智能传感器与开放平台,智能制造新模式,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环境,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实际应用案例等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除学术界专家广泛参与外,也深受企业界代表关注,阿里云、京东、广西柳工、深圳高科新农等企业分别派代表参加,同时促成了多项工程项目合作签约和项目落地。

本届论坛采用“1+4”架构模式,除设立主题论坛外,首次设立了中国—东盟技能发展合作圆桌会以及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与应用合作、智能传感检测及自动化技术合作、无人机产业融合发展等3个分论坛,使论坛交流的目标更明确,主题更突出,研讨更深入。

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等联合创立于2009年,论坛旨在积极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完)

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9月1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首次设立的3个平行分论坛——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与应用合作分论坛、智能传感检测及自动化技术合作分论坛、无人机产业融合发展分论坛同时召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一步深入研讨合作发展大计。随着3个平行分论坛的结束,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呼唤智能制造与应用合作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强国之脊,是提升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在当今国际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发展智能制造,是实现工业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核心内容。在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与应用合作分论坛上,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们针对当前国内和国际智能制造的技术和形势、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工程建设、智能制造进程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寻求赶超和自强之路。

探讨智能传感检测及自动化技术合作

随着世界智能制造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仪器仪表、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智能传感检测及自动化技术合作分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社团组织、科研单位和大学院校、仪器仪表用户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们围绕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合作商讨良策。其中,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孙柏林研究员,中国原驻泰国、缅甸大使管木分别作题为《仪器仪表邂逅区块链》《中国企业在东盟开展工作的几点建议》的报告,为与会人员带来启发,现场互动热烈。

关注无人机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植保、物流配送、电力巡检、测绘勘察、军用警用等领域,发挥着机器换人的巨大作用。无人机的研发与应该广受国际关注,其发展前景和应该舞台广阔。在无人机产业融合发展分论坛上,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围绕无人机系统关键技术、无人机在农业、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无人机监管与展望、无人机产业投资前景等展开了思想交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论坛圆满落幕取得丰硕成果

随着3个平行分论坛的结束,第八届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并取得丰硕成果。一是与会专家和学者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智慧;二是论坛进一步形成了更加明确的未来人工智能新方案建议;三是融合更多机遇的新兴三产融合新模式,落实了更加务实的战略项目落地新合作;四是通过论坛交流发现了更多行业的垂直智能领域新机遇。相关论坛成果将对广西乃至国内和东盟地区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摘自《新华网》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