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新常态下,横店集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围绕技术创新,集聚“智本”优势,推进“智造”发展。
说到横店,很多人会联想到“东方好莱坞”。可不曾想到,这座只有十一二万人口的小镇,共有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省级6家、市级1家,数量和规模在全国也不多见。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新常态下,横店集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围绕技术创新,集聚“智本”优势,推进“智造”发展。
向高科技产业进军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一句话“非高科技不上”,使集团开始向科技领域迈进,进行企业战略转型。
当时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徐文荣就敏锐地预感到产品过剩的危机,鼓励企业开阔视野,淘汰落后产能,从结构单一低端产品向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进军。
后来,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徐永安又提出“用天下人、聚天下资、谋天下利”的经营理念,打造国际化横店,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从此,横店集团走上了高科技、外向型、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平台,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尤其是我国科技工程领域最高端的领军人物——院士,更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东磁这些年来科技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在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决策层看来,这个决定让企业开始了以战略引领自主创新的新征程。
到目前为止,横店集团已建有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11位院士及国内外科研人员79人,打造了国际化、前沿性、高层次人才高地,研究范围涵盖了电气电子、医药化学、新型材料等众多领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建设激发内生活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技术层面的对接要有平台和基础。有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知识可以在平台发挥作用。”横店集团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普洛研究院院长詹威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过去我们的科技合作是成果转化,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企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得到解决,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企业科研人才快速成长。
张珂华博士,原先是周后元院士科研团队的一员,麻黄素项目完成后,作为技术骨干,留在了普洛药业创新创业;王宏博是氢溴酸右美沙芬原料药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通过多年项目研究为其产业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有望获得博士学位……
普洛药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演绎出“引来一个院士,开发一批项目,带动一个团队”的生动格局。
正如横店集团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会忠所说: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石金公司通过科技推动了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的规模效益。在当前玄武岩纤维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该公司独树一帜,连续三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的大幅增长。
“人才建设,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浙江省东阳市科协主席赵忠明表示,院士专家与企业“联姻”,加快了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也为企业培养了新一代的科研带头人。这是一种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
截至目前,横店集团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投入研发经费4.8亿元。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给企业注入了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激发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更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创新驱动效应。
横店集团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每年有20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或国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研发成功,拥有专利2000多项,主导产品占国内市场75%以上的份额,并出口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普洛药业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化学合成麻黄素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抗肿瘤新药乌苯美司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抗病毒新药金刚乙胺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澳大利亚及美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
东磁公司打破了日、韩的技术垄断,为苹果公司配套生产的手机充电器、手提电脑充电器、服务器电源所应用的软磁铁氧体产品近一半都是东磁公司生产的;格力、松下的空调压缩机,有超过一半的产品出自东磁。
横店集团通过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规模优势,强化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企业获得了“核动力”式的发展。
“没有创新人才的引领,靠我们自己是远远达不到的。”王会忠说。
院士专家工作站能够汇集院士、超一流的专家和富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后备力量,并使相关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建站企业集聚,起到“聚宝盆”的作用,这正是院士专家工作站相比其他创新平台的独特优势。
摘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