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重庆高新区构建特色创新孵化培育体系
  • 点击数:1003     发布时间:2019-01-21 12:5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育成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2016年2月公司正式运营以来,在孵化园区运营、种子基金管理和孵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中,始终按照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要求,在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指导与支持下,遵循高度重视科技型初创企业、从源头培育本土创新企业的价值观。”育成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科技部火炬中心此前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7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的通知》显示,重庆高新区的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再次被评为“优秀”(A类),这也标志着该公司自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孵化器以来一直保持在A类序列。

孵化服务是一份彰显个性的工作

“高度重视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是重庆高新区很重要的一个价值观。”该负责人表示。

重庆高新区成立以来,凭借着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包容与孵化服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孕育出一大批优质本土科技企业。2004年上市的华邦、2009年上市的莱美、2011年上市的梅安森、2017年上市的秦安股份,其初创与成长阶段都离不开重庆高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

重庆高新区对初创企业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了育成公司,这也成为育成公司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宗旨。

“孵化服务是一份在共性中彰显个性的工作过程。”在育成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孵化服务既是对在孵企业的深度剖析,也是孵化器从业人员的自我提升,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创业经历的海量初创企业中探索标准化的孵化培育路径,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走进企业、与企业家做朋友,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企业。

“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更不是甲方与乙方的交易关系,而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作为重庆高新区创新工作的牵头和具体管理部门,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这样总结。

2018年6月,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内的在孵企业——重庆一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一类新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批文。这家公司就是与重庆高新区在孵化服务体系下共同成长的典型例子。

育成公司持有该医药企业的股份,并不是通过现金投资获得,而是以深度精准的服务换股份的持股孵化。在前期研发中,初创企业带有极强的科研特质,一门心思进行技术研究,对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等较为忽视,不利于企业快速成长。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中,育成公司从股权设计、企业管理、市场拓展、科技金融等多层次提供服务。

“这不仅是企业对我们的信任,也体现出了我们的服务价值。”育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做孵化要有商业敏感性

2016年以来,育成公司通过运营重庆高新区IT微企园和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累计孵化创新项目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主板并购和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区域性市场挂牌企业共16家;2017年,园区单位面积年产值超过2.62万元/平方米,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600余人。

短短两年时间,育成公司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公司服务团队在孵化项目方面的商业敏感性分不开。

2017年,育成公司应邀到同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攀枝花钒钛孵化器做孵化服务工作交流,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商机”。钒钛孵化器主要针对钒钛冶炼产业,冶炼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工业废渣,对于这样的工业废渣,目前采取的是掩埋处理。有没有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废渣变废为宝?在育成公司在孵企业中,就有一家做建筑新材料的企业。

此次交流会结束后,育成公司相关负责人带着钒钛冶炼的工业废渣回到重庆,并与园区内一家做建筑新材料的企业一起对废渣进行技术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钒钛冶炼剩下的工业废渣,理论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成为建筑材料新产品。但随即做出的建筑新材料样本却未能经过检测,材料凝固度不够,达不到市场要求。新材料不能量产就意味着合作失败,大家都万分着急,育成公司团队带着方案四处寻找相关专业机构,希望能攻克技术难关。

最终,他们在中科院体系找到技术专家,以创业导师身份参与项目解决方案。就这样,通过四方参与,不仅解决了钒钛孵化器处理工业废渣的问题,还让在孵企业有了新项目,育成公司的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升化发展。

一次交流会让育成公司的团队找到了市场合作的结合点,并促成一个新项目。

“每年,我们团队要看近千份各类初创项目的商业计划书,需要细看的有200多个,这其中又有100多个需要深度了解,最终通过育成公司深度孵化的有20-30个。” 育成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做孵化要有足够的商业敏感性,如何在众多创业项目中选择既有技术含量,又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最重要的,也最难的,在于对这些项目的预判能力。

为帮助在孵企业研发的产品更好地找到对口市场,育成公司在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发挥“增信”功能,以服务外包、项目外包的方式为入孵的重庆远创光电、重庆博欧科技、重庆晓渝机器人等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提供重要的产品市场,为企业带来市场订单和商业机会。同时,依托重庆高新区的创新扶持政策和服务资源,育成公司整合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专家智力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能升级的解决方案,也为育成公司本身深化孵化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重要的探索价值。

据了解,在育成公司的管理运营下,重庆高新区IT微企园和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的孵化成功率达到95%以上,远远高于不足3年的社会初创企业生命周期平均水平。

探索生态驱动型孵化模式

孵化器这一业态在中国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载体驱动型孵化服务(以办公空间为主),到服务驱动型(以创业服务为主),乃至投资驱动型(以投资基金和持股孵化为主),孵化服务模式在不断提档升级,成为孕育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引擎。目前,育成公司正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探索一种新的孵化模式——生态驱动型。

育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招商时,许多科技型初创企业最看重的并不是办公场地租金有多便宜,政策有多优惠,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在孵化园区找到合作资源、能不能依托孵化器快速发展、能不能为其提供配套的产业链、有没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环境等。因此,育成公司希望能朝着生态驱动型孵化器方向努力,为入孵企业提供更有深度的产业对接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育成公司在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已基于孵化园区的运营管理建立一套标准化孵化服务流程。通过产品化、流程化的服务体系深入科技企业,已成为育成公司的企业标准。创新创业线上服务平台也是育成公司正在加紧开发的一个项目,该平台建好后将多渠道采集科技型初创企业运营行为数据,诸如企业日常办公情况、人员管理情况、知识产权保护和使用、融资情况、发展需求等。通过对在孵企业的运营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多元构建科技企业发展算法模型,可更好地完善孵化服务体系,让科技企业孵化更有张力。

据悉,育成公司通过精准汇聚国内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相关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建设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搭建系列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共享服务平台,探索产业撮合对接机制,强化创业导师在企业运营管理、商业模式优化、投融资对接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形成了“孵化培育全程标准+投资基金发展增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加速+产业资源合作开放融合”的孵化模式和运营机制,全方位激活创新创业主体的发展活力。2017年,育成公司新增孵化项目16个,毕业企业5个,累计毕业企业达到21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型企业入库34家等。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