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概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跃居全球46位。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65万户。
5年来,我们沉淀了什么?未来,行业又将会有哪些变革?日前,来自创新创业服务领域多位大咖就“如何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服务”展开探讨。
谈过去“双创”5年沉淀了什么?
“双创”5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韵网创始人颜振军看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一是创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年轻人把创业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方向。二是昔日鲜为人知的创业孵化,今天已被很多人理解,其理念和模式被各界熟知,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创业孵化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颜振军表示。
“双创”5年沉淀了什么?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表示,一是全社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创业服务产业链的意识。这种创业服务产业链意识很珍贵,没有链,没有产业,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是不停迭代更新的创业构成孵化器器皿的内容沉淀。在他看来,孵化器就像一个可以装各种东西的器皿。
三是和创业者有关的数据。创头条数据版一级数字点进去之后还有二级数字和三级数字。数字背后的数字,就是几年沉淀下来的丰富创业资产。优客工场背后也形成了传感器。
阿里云创新孵化事业部总经理李中雨表示,过去5年是创新创业行业心智建立的过程,整个链条和生态当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产业加速是其中重要一环。
Plug and Play从2014年来到中国如今已有5年。Plug and Play CEO徐洁平表示:“ 5年来,我们收获最大的就是创业者的精神。我们看到越来越多 40、50岁的创业者,在经历了几次成功后再次创业,而且创业者对失败无所畏惧。”
说现在 二次加速正处好时机
当前,伴随着创新创业环境改善、创新创业载体的升级,创新创业行业正步入二次加速时期。
“这是二次加速非常对的时间点。我们就像一根竹子一样,在地底下生存几年,马上面临爆发快速生长周期。”李中雨表示,“中国国内市场非常大,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成长土壤,我们在这些经验上面成长更快,加速度更快。”
当前,越来越多以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正在开放技术、产品、市场以及产业链更多资源给创业企业,并成为产业孵化器的本质能力。
江苏博特新材料科技总经理周栋梁介绍了在产业孵化上的新探索。 “我们正在尝试传统企业如何在多元化路上做更多探索。目前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拿出实验室和自己的资源,计划共同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我们正计划跟韵网合作建立新材料孵化平台。”
在许多人看来,孵化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社会能力的输出和反哺。 “对创业者而言,早期需要的不只是一张办公桌和一笔资金,更深层次的创新服务是人才、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徐洁平认为,中国的创新在加速,几乎用 5-8 年走完了硅谷 20 年的路程。
展未来行业将面临哪些变革?
在颜振军看来,中国创业孵化行业正面临一个深刻的变革,或者说要被颠覆。“创业孵化模式在全世界已经存在60年,环境变了,创业变了,孵化器不变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来扮演搅局颠覆者的角色。”
颜振军认为,孵化器将来有两个方向必须要走:一是产业孵化。二是智能孵化。在传统点对点、面对面的本土化、本地化以外,还可以用一些平台去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全球性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一个智能化的品牌。
“今天重新讨论中国创新创业服务业,我们站的历史高度已经完全不一样,但心态需要始终不变。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30周年的回顾活动中,我看见很多老同志都在流泪,我相信他们是一种创业者的心态,最初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什么支持,这是一种创业者的孤独状态。今天,孵化行业没有那么孤独,政策也好得不得了。但是这时,需要创业孵化行业从业者仍然保持创业心态。”毛大庆表示。
在他看来,我国丰富的创业沉默资产还没有被人意识到。我国积累了一笔丰富的沉默资产,这在未来可以变成重大的价值。“把过去沉淀下来的丰厚的创业遗产二次开发,二次升级,变成社会财富和资产,需要全社会关注创业孵化,关注科技孵化,关注沉默资产。”
李中雨认为,在二次加速的阶段就是需要大脑,但所有数据沉淀在每个公司自己手里,不能集中解决问题。“在双创这个行业,本来我们走在科技最前沿,结果我们自己的数据是割裂的,没办法支撑精准施政,没法支撑投资的回报率、投资的决策。”为此,他呼吁孵化器整个行业,以及产业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加入加入双创大脑,解决技术问题。
“中国的孵化也好,加速也好,服务商的服务在商业模式上还需要提升。”徐洁平提到了“信息化”和“精准的创新”,他希望未来5年,中国几千家的孵化平台能去掉一个零,同时,平台的赋能性和精准对接得到提升,使创新变得容易一些。
君紫资本董事长秦君表示,5年“双创”对创业者的环境影响非常大,也为基础设施沉淀积攒了能量,产业孵化、垂直孵化能够针对性地对链条做出相应支持,赋能小企业。但传统的服务方式也要通过能量转化和智能化等形式,不断实现单项业务能力的更大增长。
“如果有一天,孵化器不靠房租,而是其他服务活着时,这就叫真正的创新创业服务业发展,这也是孵化器人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秦君表示。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