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7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未来浦东经济总量要突破2万亿元,实现翻番的目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伴随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是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进入新时代,浦东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依然离不开这个“法宝”。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说,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浦东发展。“在新一轮改革中,上海市级部门向浦东放权要放充分、放到位,在市级权限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赋权。”
赋予浦东更大改革自主权,赢得市场主体点赞。比如,意见提到,要赋予浦东新区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审批权和留学人员落户审批权。加大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放宽自贸试验区用人单位引进高科技领域外国人才的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
“今年以来,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我有一半的时间花在招人上。”总部位于浦东的文本智能处理企业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说。吸引高科技人才,不能只看薪水,还需要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保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意味着浦东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
以上海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全市1/3的经济总量,2018年浦东新区GDP超过1万亿元,实体经济是最坚实的根基。
在浦东张江科学城的核心区域,有一片3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正在紧张地规划建设,这就是去年年底揭牌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
这个不大的园区,集聚了包括博通、高通等外资芯片巨头,以及紫光集团、兆易创新和阿里平头哥等国内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最密集的区域。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目前的产值是300多亿元,未来的目标将是集聚10万人才、新增100万平方米空间、形成10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说。
投入大、门槛高、周期长,发展集成电路这样的战略性行业,是国家赋予浦东的重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浦东将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为动力,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集聚六大“硬核产业”。
“中国芯”,含设计在内,浦东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占上海全市7成以上;“创新药”,浦东张江是国内知名的“药谷”,一类新药获批数量领跑全国;“智能造”,以张江人工智能岛和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载体,浦东正在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蓝天梦”,以国产大飞机为龙头,浦东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未来车”,浦东的汽车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特斯拉超级工厂力争年内建成投产;“数据港”,浦东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近千亿元,未来将加快5G技术示范应用。
通过抓好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未来浦东在经济发展跑出新速度的同时,将全面提高经济密度和质量效益。
摘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