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
  • 点击数:1923     发布时间:2019-10-18 12:5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我们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倡议: 

一、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在新时代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倡导团队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勇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二、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 

严守学术道德底线,遵循科研伦理规范。保证科研数据客观、真实、完整,保证实验方案科学、环境客观、检验充分、结果真实。规范引用和使用他人观点、数据及文献,尊重他人原创。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和学术规范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尊重和维护成果贡献者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 

深入科研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不能把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当成定论向公众传播。保证项目申请、奖励推荐等材料客观准确,真实描述科研成果,不为获取科研经费而申报明显不具备研究基础的项目。不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咨询评审活动,不在情况不掌握、内容不了解的意见和建议上署名签字、出具证明。谨慎兼职,并确保兼职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 

四、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 

保证科研档案与科技报告系统、真实,准确记载研究条件、研究过程、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确保关键过程可重复、关键结果可检验,按规定管理、留存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确保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 

五、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打破门户倾向,抵制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对于学术上的问题,要坚持学术民主,就事不就人进行争论和争鸣,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公正负责地参加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 

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科学家,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审核把关,传播追求真理、科技报国的价值理念,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主动走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良好作风学风的科技管理制度规范。

共同倡议科学家 

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梅   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学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丁奎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陈晔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儒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 

傅小兰(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云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摘自《中国科学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