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我国AR技术专利研发与申请处于成长与成熟的过渡期
从技术专利管窥中国AR产业发展
  • 作者: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姚作芳
  • 点击数:1743     发布时间:2020-05-16 11:36:00
  • 分享到:
在诸多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中,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具有应用空间大、产业潜力大、技术跨度大等特点,其对带动核心元器件、泛智能终端、网络传输设备、云设备、电信服务、软件与行业领域信息服务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在诸多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中,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具有应用空间大、产业潜力大、技术跨度大等特点,其对带动核心元器件、泛智能终端、网络传输设备、云设备、电信服务、软件与行业领域信息服务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关键技术上看,AR以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制作为主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然而,AR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国内外均已出现众多代表企业,且国内企业在软件层面与海外巨头的差距明显。 

通过对近20年来中国AR技术专利情况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国内市场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AR技术专利研发与申请正处于成长与成熟的过渡期;然而,由于大型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高,国内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专利风险。 

中国AR产业市场巨大、政策利好 

AR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目前产业链上无论从前端的硬件器件还是下游的应用与服务,国内外均有大批企业入市布局。 

大批企业入局的背后,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年VR/AR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VR/AR市场规模为172.7亿美元,增长率为67.2%。中国AR/VR市场规模为80.1亿元,增长率为76.5%,预计到2021年,中国VR/AR市场规模将达544.5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5.2%。特别是未来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密集爆发,渐趋成熟的AR产业链将会被进一步推动。 

不过,据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在2019世界VR大会上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显示,尽管我国企业在硬件层面有不少厂商参与,但在软件层面与海外厂商的差距不容忽视,系统及平台依然主要被高通、苹果、三星、索尼、谷歌等国外科技巨头所掌控。 

好在我国正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AR产业的战略地位。2016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等多个重磅文件,均将AR等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力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12月,《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我国AR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了VR/AR技术的战略地位。同时各地也从政策层面积极推动产业布局,目前已有十余地市相继发布针对AR领域的专项政策。

专利分析提示企业成果产业化能力尚待加强 

对AR专利情况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AR产业发展现状。利用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Incopat专利数据库,我们对在中国申请的AR专利进行了高级检索,并作进一步分析。 

截至2020年3月22日,共检索到AR专利11471件。其中发明申请8620件,实用新型为2041件,外观设计675件。从当前法律状态看,有效专利5449件,审中6033件,其中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共有5480件,公开553件(不含无效专利)。可以看出,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专利比例较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R技术的创新研究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AR专利2016~2019年呈现高速增长,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申请量为2818件)。这源于2016年被视为“AR/VR元年”,AR被风投偏爱。据Digi-Capital的“增强/虚拟现实报告和交易数据”显示,2016年风投以及企业投资在AR和VR初创公司上共投入了23亿美元,是2015年的4倍。 

从国内AR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分布情况来看,国内有关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侧重于3D显示、人机交互、图像采集及模型建立等方面,这也与增强现实技术的核心技术较为契合,而人机数据传输是增强现实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从应用领域来看,AR应用目前在教育行业相对活跃。从技术分布来看,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专利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在光学系统设计、数据传输、3D模型建立等方面,而国内企业在光学设计方面专利相对于国外企业要多——对于显示而言,光学是核心技术,国内AR眼镜的壁垒也主要体现在光学部分。 

排名前50的AR专利申请人申请专利共计3003件,占中国AR专利总数量的27%。其中前20名申请人中有8家国外公司,专利申请量为965件。从专利申请人类别来看,以企业申请为主(前三名分别是歌尔科技有限公司、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百度),但是也不乏一些高校如北理工、华南理工、浙江大学等。不过,实业企业的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为主,表明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尚待加强。 

随着支撑技术、产业链方案趋于成熟,AR行业即将面临第二波爆发热潮。而在5G网络下,云和边缘计算将变得更为普遍,这也意味着AR/VR在本地视觉时延体验、画面精度上将会得到充足优化,用户体验也会更加完善。由此可见,AR产业未来前景广阔。 

相比发达国家及地区,国内AR技术起步较晚,AR技术专利研发与申请目前正处于成长与成熟的过渡期。面对具有强大AR专利申请实力的国际巨头,以及一批自2005年就在中国“跑马圈地”的国外专利权人,国内企业必须正视所面临的专利风险,并对相关企业给予密切关注。

来源:《中国科学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