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双创服务再升级 市场主体添活力
  • 点击数:1374     发布时间:2020-11-16 21:20:00
  • 分享到:
中小微企业是创业的主渠道,也是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双创,收到了显著成效。双创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在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冲击下,我国经济能够稳住基本盘、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上亿市场主体的强大韧性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是创业的主渠道,也是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双创,收到了显著成效。双创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在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冲击下,我国经济能够稳住基本盘、较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上亿市场主体的强大韧性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近几个月来,新增市场主体、初创企业大幅增长,有力支撑了就业,其中双创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创培育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很多大企业通过双创汇聚各方资源加速升级。双创以鼎新推动革故,促进了“放管服”等改革,成为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抓手。 

租金减免让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加大。因此,输血解困,迫在眉睫。 

保市场主体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为此,科技部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就业中的源头性作用,促进创业载体和创业企业发展。各地科技部门纷纷响应,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通过优化科技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等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为“六稳”“六保”输出发展新动能。 

中小微企业是支撑就业的主体,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就业。疫情发生后,各地科技部门通过政策兜底,引导孵化载体对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适当减免办公承租、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的租金,降低创业孵化成本,让各类创业主体轻装上阵。 

“沈阳电商虚拟产业创客基地为我们减免房租及服务费等费用19500元,真是太好了!”辽宁千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男说,“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受疫情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在园区的帮助下,公司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升级,创建‘辽味千寻’电商品牌,实现逆势发展。” 

租金减免暖人心,复工复产后劲足。为让在孵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辽宁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双创载体对在孵企业给予适当减免办公承租、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的租金,减免各类租金2800余万元。 

同样,广东省孵化载体也积极响应,主动对在孵企业实施租金减免,并开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免收科技服务费,已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和科技服务费约1.7亿元,用“真金白银”帮助减轻在孵企业创业成本。 

河南省孵化载体及时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真金白银切实帮助企业。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河南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在孵企业、初创企业和团队减免房租6400余万元,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获得各级财政补贴975.2万元。 

陕西省科技厅也大力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适当减免在孵企业办公承租、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的租金,对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进行补贴。截至5月底,96家孵化载体已为2421家在孵企业减免租金5799万元,陕西省科技厅给予补贴556万元。 

科技服务不断档了却企业烦心事

政府服务“跑在前”,企业复工“醒得快”。为降低疫情对科技创新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科技部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模式,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实现办事“不见面”、服务“不下降”、业务“不掉档”。 

河南省科技厅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管理服务便利化,开通“抗击疫情、服务企业”专栏,集中链接发布各类涉企政策、办理渠道和咨询方式,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一站式”便利服务。截至今年6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835家。 

陕西省科技厅搭建高新技术企业无纸化申报系统,企业提交申报资料、综合审查、电子存档等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无纸化”,截至5月底,通过网上认定登记平台办理合同认定登记4683份,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47.15亿,完成企业技术交易减免税优惠约21.5亿元。 

福建省科技厅依托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全流程网上办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实现“不见面”“零跑腿”。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累计公告入库企业5批,共27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入库登记。

为了更好地服创新创业,各地科技部门不仅线上服务“不打烊”,线下服务也“不停歇”。

河南省科技部门相继建立复工复产帮扶机制,成立科技服务专班,深入企业一线,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实现走访全覆盖,通过多种方式征集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堵点、难点,破解企业创新难题。如,郑州市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强信心“三送一强”活动,截至5月31日累计帮扶企业3.8万家。 

与河南相邻的河北省科技管理部门也组建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创新创业,分组分工深入一线,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比如,石家庄高新区推出了科技服务特派员和金融服务特派员制度,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及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福建省科技厅则组织开展科技暖企行动,并落实部门协调联动、领导挂靠等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防控物资保障、供应链、物流运输和资金等问题,推动科技型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开展研发活动。 

引金融“活水”“解渴”困难企业

推动复工复产、创新发展,资金紧张怎么办?科技金融来帮忙。各地科技部门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发展“解渴”。 

“科技成果转化贷及时帮我们解决了贷款难题。”今年3月底,山东赛德丽新材料公司负责人胡保文收到中国银行8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为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难题,济宁市科技局与中国银行精准配合,为企业定制科技成果转化贷专属信贷产品,并给予利率优惠。 

疫情期间,山东省科技部门积极发挥科技金融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等政策,强化与银行、金融机构等合作力度,为复工复产送上“应急款”。潍坊市科技局会同税务、银行等部门启动“银税互动送春风”活动,筛选孵化载体内的重点企业,积极对接潍坊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机构,为在孵企业“贷”去发展新动力。 

重庆市则把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作为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的绝招,打出一记“100%”“50%”“20%”的组合拳:“100%”,即对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按时偿还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按应还贷款额的100%,利用风险补偿基金免费提供短期资金周转。“50%”,即对疫情出现后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且符合条件的,按照不超过银行贷款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给予贴息。“20%”,即协调风险补偿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在疫情期间强化公益服务的价值取向,将服务费用减免20%。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已促成合作银行为87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5.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82%。 

为纾解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河北省充分发挥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河北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作用,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撮合服务。如秦皇岛市切实压降利率费率水平,下调原有贷款利率,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发挥创新优势逆势增长底气足

疫情之下,如何化危为机?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市场敏锐度高的科技企业率先开启探索,抢占创新发展先机。

“这笔提前拨付的103.78万元研发补助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资金的支持,我们联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紧急攻关小组,设计和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全自动一体机。”致善生物负责人说,预计2020年致善生物营收将达2亿元,同比增长100%。 

让致善生物受益的,正是厦门市科技局出台的《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措施提出“提前兑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 

为帮助科技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厦门市科技局以企业信用为依托,推出研发费用补助政策“无需申报”“直接兑现”试点,大大提升企业获得感。今年3月,已采用“免申报”方式向1341家研发费用高于100万元企业拨付首笔40%研发费用补助资金3.25亿元,首批拨付时间比往年提前近4个月。 

大连市科技局组织实施大连市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科技研发计划,支持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预测预警、医疗救治、物资保障调度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同时,推出科技创新券制度,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等相关科技研发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技术科研攻关,优先支持科技企业(孵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试剂、药物及疫苗研发等研发与应用,并建立疫情应急科技攻关绿色通道机制,畅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渠道,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重庆市则第一时间启动实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专项,先后在快速检测、疾病诊疗、抗体研制等方面实施4批57项应急攻关项目。如,重庆医科大学联合科技型企业率先研发出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2个并获批上市,重庆再升科技“N95医用防护口罩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使其口罩生产能力达到日产3.5万片。 

同时,重庆市科技局对以科技型企业牵头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诊疗救治提供的具有明确应用效果的新技术、新产品,按照不超过其研发投入的2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给予一次性后补助。 

搭平台强服务创新创业有了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各地科技主管部门积极搭建双创载体、强化双创服务,推动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

孵化器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山东省科技部门全面启动孵化载体布局建设,今年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众创空间备案工作中,山东省科技厅特别提出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免在孵企业办公、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租金,帮助企业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孵化载体优先支持。同时,鼓励驻鲁高校、高新区以及行业骨干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建设大学科技园,打造科教经济资源集聚的创新创业高地。 

广东省科技厅实施了孵化育成体系“双千计划”带动创业等举措。截至5月21日,广东省已有453家孵化载体免费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工位11994个,场所达17.2万平方米;孵化载体新增入孵企业1699家、新增毕业企业348家。 

福建省科技厅则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卫生健康领域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支持福建省疾控中心加快建设福建省预防医学研究院,支持福建省立医院和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医学研究中心。同时,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在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为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双创带动就业,河北省科技厅积极做好创业就业帮扶工作。整合双创资源,优化管理服务,为大学生、退役军人、妇女等创业就业提供开办企业、技术咨询、业务辅导等更多便利支持。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培训辅导服务,利用“高企直通车”“创业导师河北行”等品牌活动,面向企业开展针对性、专业化的双创培训。此外,加强孵化载体从业人员、创业指导师和各类创业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线上双创培训服务模式,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服务。

广东省鼓励孵化载体建立梯度服务队伍,已建立起2.27万人的创业导师团队,对接辅导创业企业2.76万家。同时,加快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广东孵化·创业学院”系列活动,建立线上精品创业网课,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经营管理等咨询服务。

来源:《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