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关村科学城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大赛日前在中关村环保园圆满收官。此次大赛的创新项目涉及智能驾驶系统、智能感知设备、智能车辆信息安全、特种场景应用,几乎涵盖了智能驾驶领域车、路、云、网、图的全产业链,展现了该领域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也给创新合伙人们搭建了技术展示、深度交流的平台。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继续为创新创业打造一方沃土,为企业发展建好平台,做好支撑,打造源头创新,构建自动驾驶产业创新集聚区,描绘未来智慧城市出行生活的新蓝图。
汇聚全球智慧,放眼产业创新发展。12月8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指导,实创股份、翠湖网联公司联合奥迪中国、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2020中关村科学城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中关村环保园举行。
参加决赛的企业充分展现自身技术先进性、产品创新性和产业发展潜力,企业间激烈角逐和评委们的敏锐洞察将决赛现场引向高潮。经过现场路演、评委询问和现场打分公示等环节比拼,最终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5G-V2X创新应用项目荣获冠军;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矿山全栈式无人运输解决方案项目荣获亚军;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以赋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固态激光雷达项目荣获季军。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林剑华为大赛冠、亚、季军企业颁奖,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舒毕磊、实创股份公司总经理孙腾为大赛十强企业颁发证书。
前沿技术创新十足未来出行更加智能
随着汽车网联化和自动驾驶的发展,车路协同(V2X)成为行业一个不断被提及的热词。在2020中关村科学城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大赛上,获得冠军的星云互联依靠车路协同(V2X)关键技术及核心算法起家,围绕国家5G-V2X新基建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方向和弯道超车国际制高点智能网联工程,开展以典型场景为例,借助人、车、路、云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和信息交互,创新实践交通安全、效率、出行舒适度大幅提升等创新应用。
V2X路线图是打造人、车、路、云生态。其第一步是实现V2V,不依赖于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普通的车辆进行网联化之后,车辆之间可以共享最基本的状态信息,例如车辆的速度、朝向、加速度等。当一辆车发生故障,可以给其他的车辆广播故障信息,缓解交通的事故压力。其次,车辆之间还可以交互传感器数据,用以支撑高级辅助驾驶相关的功能,如行车碰撞预警,车辆对临近车辆、障碍物信息进行共享。接下来,当车辆行驶的轨迹也可以共享,车辆之间就可以进行协同式运行、避障。最后,甚至不需要交通标志、信号指示灯,车辆也可以自行运行无需干涉。
“从单车智能到协作智能是汽车智能网联发展的趋势,这个需要非常清晰的车—路—云协同方案。”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易之告诉记者,车路协同产业的整个体系链条很长,包含芯片、模组、产品、各个层次软件、感知设备、集成设备、系统集成、车载设备、路侧系统、云管理等。
“因为车路协同是一个集大成的技术,所以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比赛作为平台,把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让我们有机会切磋交流。未来,也希望大家共同发力,密切合作,让智能驾驶行业蓬勃发展。”王易之表示,星云互联的愿景和目标是服务于智慧交通以及智慧驾驶在车端和路端同时发力,构建未来的智能网联的产业生态。
获得亚军的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露天矿作为切入点,打造出以独特的驾驶机器人+嵌入式线控为终端载体的无人驾驶系统,与头部主机厂合作,向露天矿企及EPC总包方提供完整的集感知、决策、控制、执行、调度为一体的无人运输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并落地交付了全国首批大型矿卡无人驾驶系统(前装&后装)。2019年,该企业与包钢集团、国家电投等大型企业签订了金额超过亿元的合同。
踏歌智行首席执行官(CEO)张燕介绍,踏歌智行是国内进军矿用卡车无人驾驶领域的首家企业,研发团队在2018年率先推出了露天矿无人运输系统,引领露天采矿安全、经济、绿色、高效发展的新风向。目前,踏歌智行技术产品矩阵完整,推出了“车—地—云”架构的矿山无人运输系统“旷谷TM”。凭借多年真实矿区场景工程实施经验积累,打造了可应对不同矿区环境的全栈式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而覆盖云端调度、车联网通信、车载智能软硬件系统的高鲁棒性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作业工艺的定制化开发向其他相关场景拓展。
“目前,踏歌智行已成为国内露天矿无人驾驶领域拥有最多L4级无人驾驶落地订单,并且交付最多的企业。”张燕说。
获得季军的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则用固态激光雷达赋能智能网联汽车。据了解,该项目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探测区补盲激光雷达,以及车路协同高清远距离激光雷达两个主要方面。全固态Flash激光雷达用于探测无人驾驶汽车侧向的近距离环境信息,适用于低速的量产自动驾驶场景(如自动代客泊车),和中高速自动驾驶测试车队(弥补传统车载机械旋转激光雷达的探测盲区);高清远距离激光雷达用于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设置于路端实时监控路况信息。
行业大咖齐聚把脉智慧出行新风向
“参加决赛的创新项目涉及智能驾驶系统、智能感知设备、智能车辆信息安全、特种场景应用,几乎涵盖了智能驾驶领域车、路、云、网、图的全产业链,展现了该领域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也给创新合伙人们搭建了技术展示、深度交流的平台。”北京翠湖智能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祝的春告诉记者。
据了解,2020中关村科学城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大赛自发布以来,仅1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和国际创业团队的200余个项目。经过专家初审,10强企业进入决赛。这些项目既有初创团队,也有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
“此次入围的十强项目技术创新特点非常突出,既有智联汽车创新设计应用,也有上下游产业链和未来产业生态的前沿项目,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创新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也展示了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对产业的吸引力和创新力。”祝的春表示。
此次决赛不仅参赛项目创新力十足,同时也邀请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高博麟,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宏宾,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平,奥迪中国高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经理王宇等5位业内知名专家、投资人担任评委,对决赛项目进行专业评判。
决赛采用10+5模式的现场答辩评选,即参赛选手陈述10分钟,评委提问5分钟,每家参赛企业接受5名评委的现场评分,现场公布最终得分。因此,参赛选手们需要在15分钟内注意策略,最大限度地向评委以及在场的潜在投资人传递项目信息。
赛场上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参赛选手意气风发、侃侃而谈,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己带来的参赛项目,以最精炼的语句系统而全面地向大家展示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以独特的视角阐释项目的特色,用切实的可行性方案向评委们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未来智慧出行的“新科技”。评委犀利点评,开启追问模式。“项目的核心技术在哪里”“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怎样”“核心团队是怎么组成的”……直击项目问题的点评,让决赛项目更加透明和清晰。
比赛圆满结束,但是后续服务刚刚开始。据了解,获奖企业除了有奖金奖励外,进入决赛企业均可入驻中关村(海淀)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享受产业空间政策支持; 进入决赛企业均可优先推荐入驻中关村创客小镇,享受海淀区人才公寓政策;进入决赛企业参与后续整车企业交流走访活动,获得央视新闻、微博汽车全程报道;决赛入围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先推荐编入自动驾驶示范区合作目录,优先使用中关村环保园自动驾驶场景应用、海淀驾校封闭测试场。
此外,前3名可分别免费获得“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创业合伙人招募计划”行业领军企业5、3、1线下对接沙龙机会;进入决赛企业现场与合作投资机构闭门对接1次;进入决赛的项目,可免费在中关村(海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宣传专区展示3个月。
多措并举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梦之队
“2020智联汽车技术创新大赛已圆满结束。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继续为创新创业打造一方沃土,为企业发展建好平台,做好支撑,打造源头创新,构建自动驾驶产业创新集聚区,描绘未来智慧城市出行生活的新蓝图。”舒毕磊说。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市“三城一区”的领头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跨领域的高精尖产业,是海淀区的重点产业之一。围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的愿景,海淀区持续发力布局。
2018年,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办法出台,位于海淀驾校的国内第一个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率先落地,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陆续上路开展测试。
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成立翠湖网联公司,加快推动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运营。出台《智能网联汽车15条支持措施》,支持创新企业开展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发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并将在近期公布第一批支持项目名单。2019年10月,在环保园部署了车联网设施和智能感知设备,构建了智能网联应用场景,百度、小马智行、奥迪、北汽等企业纷纷入园开展测试,仙途科技、智行者、白犀牛等低速清扫车、配送车开展商业应用。
2020年6月,10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示范区第一批开放测试道路对外开放,52条道路215.3公里测试道路包含R2-R5不同等级道路,涵盖生活区、办公区、科技园区、乡村等多个场景,可为自动驾驶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测试场景和最真实的道路情况。二期测试道路加快施划,未来全区域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将达400余公里,成为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示范区域面积均国内居前的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10月,推动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百度Robotaxi已经上路开展测试。12月,完成示范区5G网络全覆盖,后续将加强5G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近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支持的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完成装修改造并启动运营,将为自动驾驶创新企业提供精致的办公空间及完善的配套服务。
跬步以致千里。“未来中关村科学城还将从示范区构建、产业集群打造、示范应用三个方面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梦之队的打造。”舒毕磊表示。
其中,在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方面,创建世界级的自动驾驶汽车源头创新区和产业聚集区,打造产业—测试—示范—运营产业生态结构。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北清路科技创新走廊,在“双区”政策支持下,在中关村壹号、中关村环保园等科技园区,规划50万平方米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空间,形成一带两翼的协同研发产业空间布局。
在产业集群打造方面,围绕关键技术节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脑”,重点布局车载芯片、操作系统、智能感知、智能驾驶系统、动态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5G车联网等关键领域,建成创新引领的产业集群。
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升级海淀驾校测试场,推动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运营。丰富和完善中关村环保园智能网联应用场景,提升云控平台技术应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在城市复杂道路场景下的测试及示范,服务北京、服务冬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