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琼斯伦敦11月7日讯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周一(11月7日)表示,能够将重油产品转化成更受欢迎的轻质油产品的全球炼油企业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而这有助于未来几年里行业利润率保持高位,同时也为原油价格提供支撑。
这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能源安全监管机构表示,由于最近几年成品油需求强劲,闲置产能和产量弹性迅速减小。该组织拥有26个成员国。
国际能源署在其2004年全球能源展望中,将2005年全球原油提炼能力定在8,310万桶/日。但国际能源署认为,根据其基线“参考情景”(Reference Scenario),为了满足2010年的预期需求,炼油产能需要达到近9,300万/日,或产能年增长率达到1.8%左右。更令该机构担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2030年炼油产能需要增长到接近1.18亿桶/日的水平。
但国际能源署表示,根据目前的建设计划,新增的炼油产能要赶上需求的增长步伐比较艰难;任何投资方面的不足将导致各种油品的产能紧张,而这将给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带来上行压力。
国际能源署表示,许多因素使全球炼油产能的前景变得复杂,该机构仍担心炼油行业要使其所提炼的产量和品种都满足需求会比较困难。国际能源署所提到的复杂因素包括:全球许多地方的产能增加和升级受到环境限制和当地政府的阻碍,此外,市场需求转向轻质油产品,这需要对炼油设备进行大规模投资。
该机构称,未来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也阻碍了炼油行业迫切需要的投资进程。
国际能源署表示,按照其基准的“参考情景”增加的产能将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难以建造新的炼油厂或扩大现有炼油厂的产能。
该机构称,尤其是中东的石油生产国,在满足成品油需求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际能源署表示,随著中国努力使产能赶上日益增长的需求,至2030年的未来数十年里,预计中国的炼油产能将达到1,460万/日。
国际能源署预计,按成本计算,“参考情景期”的炼油设备投资总计需要4,870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称,这些投资中的2/3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光是中东和中国就占一半以上;而仅沙特阿拉伯一个国家就将占这笔预期投资的30%。
信息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