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核心数学(包括数论、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和表示论)的研究水平已经开始追上时代;但组合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仍大不如欧美各国,亟待充实。”近日,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
丘成桐曾多次强调,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成就必须名列前茅。
在报告中,他回顾了数学这一基础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数学在世界古文明中不算差,主要特征是重视应用。可到了明中叶,西方文艺复兴,数学发展势不可挡。”他细数英、法、德等国的杰出数学家以及美、俄、日等国数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并以自己的导师陈省身为例,介绍了中国杰出数学家的贡献。
丘成桐认为自己“对中国数学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近年来,他每年都有几个月在中国调研考察。其门下学生有不少回国任职的,包括活跃在国内数学舞台上的众多知名学者。他还在中国建立了多所数学研究机构,举办了针对不同群体、考察方式各异的多项数学竞赛。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数学真正兴起,不在于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学者做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己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目前为止,中国数学水平未达后面的地步,却也超过前述的水平。”
丘成桐认为,全面认识现代数学的发展分支、科学评估数学领域内的新兴学科,对国内学科发展大有裨益。他强调:“只有接轨国际,年轻的学者们才会打破思维桎梏,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紧跟世界发展前沿。”
2022年,丘成桐参与筹备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同时主持设立了名为“最佳论文奖”的国际奖项,计划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颁发。关于这个奖项,他解释道:“如何知道顶尖高校或是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呢?我想,必须有一个公平的评审系统。达到和国际同行平起平坐的水平,很重要的一环是知彼知己。”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