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硕
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变成数字自动化、网络自动化、智能自动化多种技术融合的更加灵活智能的制造技术。技术赋能行业,行业需求又将推动技术发展。
众所周知,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面临深刻变化,将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期《自动化博览》聚焦医药行业,厂商如何用自动化技术赋能医药行业、如何带领医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在本期采访中得到了答案。
十年前,谈起自动化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人们还仅将焦点放在包装、物流、生产管理等环节。如今,医药行业和“大健康”(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大健康”概念的兴起,医药行业成为了大健康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健康产业的基石。自动化技术从而深入到更多的业务领域。比如贝加莱公司成立了针对医疗器械组装业务的部门,其认为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医疗器械组装的自动化程度也大幅提高。自动化组装线的引入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品质和效率。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医药工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故此,引导企业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势在必行。《“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也强调,要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引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正如横河电机公司的见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围绕药品制造生产关键环节,利用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充分融合,对整线生产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立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制造平台,加强关键设备数据采集和可视化管理,提升药物生产质量管控能力和生产效率,降低制药周期与运营成本将成为未来自动化技术在医药行业应用与发展的主流方向。
提到近几年的国情,不得不提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左右的时间,它像是一场大考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的各行各业。面对这场战“疫”,我国在防护物资、诊疗设备方面及时扩能扩产,诊断试剂、治疗药物、新冠病毒疫苗应急研发和产业化成效突出,多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顺利实现产业化,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有效满足了国内接种需求,并为全球抗疫做出积极贡献。后疫情时代,我们看到,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优稳公司的观点是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更高的药企在疫情之下显示出了更强的“免疫力”。医药行业正面临着日益严格的法规监管,要求企业合规并保证数据的可靠、真实、准确、可追溯,因此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除传统的自动化技术之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强化生产过程、落实质量管理等。
本期采访中,“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变成数字自动化、网络自动化、智能自动化多种技术融合的更加灵活智能的制造技术。”这句话令笔者记忆深刻。技术赋能行业,行业需求又将推动技术发展。医药行业需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体系融合,提高全行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些对于自动化产业是挑战更是机遇,期待自动化技术在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3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