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发展,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 点击数:1691     发布时间:2024-05-15 10:22:13
  • 分享到:
工业园区是制造业数字化主战场,对工业互联网需求迫切。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赋能园区已有初步探索,但普及推广仍存挑战。结合区域实践,本文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内涵、意义、应用场景、落地模式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建议,为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助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家东

★信通院(江苏)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黄晶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洪雅兰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下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全新工业生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汇聚、配置的枢纽,当前正由建设培育进入应用推广期。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具有产业集聚度高、企业关联性强、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突出特点,是发挥平台基础设施赋能作用的重要载体。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赋能,可以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1 “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内涵与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是智慧园区的升级,更侧重为园区内企业赋能,即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泛在互联互通,通过处理-分析-应用,在产业监测、双碳治理、企业研发、环保管理等方面实现工业园区配置更全局、优化更精准、数据更实时。

(1)全局实时数据采集:相比于传统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实现从企业到园区全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数据快速、精准采集和安全共享,并建立了园区全要素感知体系。

(2)泛在互联互通:相比于传统智慧园区,如图1所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变革了传统园区垂直、孤立的信息架构,打通了政企数据,推动了企业协同,促进了增量制造。

(3)便捷化应用:相比于传统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更注重为企业赋能,其基于工业互联网共性使能技术,为园区海量制造企业转型提供了支撑。

image.png

图1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融合发展,是加速平台规模化应用落地、充分释放平台效能的现实路径。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50家双跨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台(套)。由于不同行业的异质性较为突出,平台在市场推广中主要以碎片化、单点式的项目制为主,获客成本较高,应用场景覆盖面较窄。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度集聚的载体,园区内企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共性需求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平台应用个性化适配成本低,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突破口。

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融合发展,也是响应园区数字化转型需求、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国国家级工业园区(经开区、高新区)约400个、省级工业园区2000余个,全国各类工业园区2万余个,占全国工业产值超过50%,占全国制造业GDP超过90%,对转型升级与产业赋能需求强烈。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数据采集汇聚、数字技术互联互通、资源对接共享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将助力园区转型升级。

2 “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应用场景

从服务对象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构建了面向政府和企业,覆盖政府监测监管、园区综合管理、产业公共服务、企业转型服务等典型应用场景。

(1)服务政府:为政府治理决策提供工具箱

在园区管委会承担的系列职责中,针对园区和企业的监管是其核心任务。在经济运行监测领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汇聚分析产能分析、工业用地、企业经营、税收统计、用电用能等信息,实现园区全面摸清家底、科学分析现状和多元精准施策。在安全生产领域,基于平台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全面提升工厂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展概率。在绿色低碳领域,利用平台数字化技术开展碳排放监控、碳资产管理、碳金融业务等工作,建立从生产、存储、运输、接收、利用处置、环境容纳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园区和企业零碳化发展。

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者,期望利用平台有效提升智慧政务管理服务水平和园区智能运营水平。围绕园区政务管理,针对园区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信息孤岛林立、决策过度依赖固有经验等问题,基于平台进行管理部门业务、人员、资产等数据的统一汇聚与互通共享,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围绕企业画像和产业图谱管理,基于平台汇聚园区企业、产业等各类信息,构建360°全方位企业画像,精准绘制产业全景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性制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快速提升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围绕园区招商服务,为破解园区招商难题,基于平台搭建链接园区内外的供需资源池,发布供需目录清单,在线展示园区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实现园区产业链精准招商。

(2)服务企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加速器

基于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评估检测、备品备件管理、解决方案集采集销、融资信贷等公共服务。在评估评测服务方面,针对园区企业缺乏评估平台和评估工具等问题,基于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相关评估办法和测试工具,引导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帮助企业找准问题环节和优化方向。在备品备件共享方面,针对园区企业备品备件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平台全面梳理园区企业对备品备件的需求共享及物料协同,推动园区内企业降低物料存储成本,实现备品备件的弹性供给和零库存运转。在集采集销服务方面,基于平台汇聚园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共性需求,通过集采集销的方式提升议价权,实现企业采购成本的大幅减低和解决方案的快速应用推广。在融资信贷方面,面向园区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基于平台汇聚企业生产设备、生产经营等数据,构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助力企业快速融资。

围绕园区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面临的痛点问题,梳理园区企业不同细分场景的转型需求,基于平台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资源配置、规模化推广应用等专业服务。面向具体需求,协调人力、资金等资源,开发、形成标准化实施流程,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提升用户企业转型效率和平台企业品牌影响力,打造合作共赢、多方受益的市场化推广机制。在打造行业典型解决方案方面,面向平台企业,聚焦设备上云、数字仿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打造行业典型解决方案。如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基于美云智数MeiCloud平台,深度整合ERP、QMS、WMS、MES等系统,支撑工厂实现了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和决策数据化。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方面,面向用户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效开展全方位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如忽米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5G边缘计算开发的注塑机设备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实现了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缩短了30%-40%故障修复时间,降低了20%-50%异常停机时间。

3 “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落地模式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主体不同,呈现不同的落地模式。

模式一,第三方服务商主导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规模效应拓展盈利空间。在市场导向下,第三方服务商聚焦园区集群特点打造低成本易部署厂内应用和厂外资源协同应用,通过汇聚企业数据、强化资源分配、拓展应用场景持续提升平台能力,并通过规模化应用提高平台化服务的收益,实现服务商与园区企业双赢。以四川宜宾致景纺织园为例,致景科技将SaaS云ERP系统低成本售卖给平台上的工厂,通过统一接入订单和自动匹配提高平台入驻工厂订单,再以集采集销模式降低工厂采购成本,而面料售卖也为平台企业带来营收。

image.png

图2 服务商主导建设运营模式

模式二,龙头制造企业围绕自身需求布局平台,开放资源和能力牵引企业数字化转型。面向建设投资体量较小的园区,龙头企业完全出资建设运营,应用上围绕自身需求布局平台开放资源和平台能力,带动园区内合作企业转型升级。如广德PCB产业园建立协同制造平台,实现订单统一对接、原辅料集中采集、智能排产分单和仓储物流共享等功能,并基于平台构建园区产业协作生态圈,带动园区内合作企业转型升级。再如紫光云引擎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了数字化智能产业园区平台,并构建了“1+3+N”新型园区产业管理服务体系,为政府管理和园区运营提供了综合性智能解决方案。

image.png

图3 龙头制造企业牵引模式

模式三,政府建设分担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牵引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更全局的政府监测监管。政府全额出资主导建设园区平台,从运营商、集成商等渠道进行采购,面向全区域、全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并持续探索多方共赢机制。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平台,招引集聚企业,并每年购买运维服务,监测跟踪园区产能、能耗和安全生产等多维数据,加强政府监管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服务商面向政府和企业,开发个性化应用及平台日常运维,实现平台的规模化应用。企业通过企业运营管理平台进行企业能耗、设备运行、车间产况的实时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image.png

图4 政府主导建设模式

模式四,“政府+企业”联合建设运营,探索“经验复制+流量带动”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政府、平台与服务商等多方联合建设运营平台,保证平台最大赋能企业和支撑数字治理,带动可持续运营,既能实现本地服务商培育,又能兼具平台的商业性和公益性。如航天云网与浙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滨海投资集团(管委会所属投资平台)与航天云网合资成立浙南云网公司,开展浙南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目前已推动上云企业近2000家,服务企业覆盖电子电器、装备制造、鞋服、水暖洁具等多产业,向全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支撑,推动一区多园企业转型。

image.png

图5 “政府+企业”联合公司建设运营模式

4 发展建议

(1)强化平台落地园区路径指引

一是编制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实施指南,明确平台赋能园区工作目标、实施要素及推进路径。二是研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评估评价体系,打造园区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工具集,洞察园区企业数字化发展共性痛点问题,引导园区管委会、平台企业和用户企业开展自对标、自诊断、自优化。三是鼓励工业园区支持政策向中小企业上平台的基础改造、平台运营服务等方面倾斜,加快平台规模推广与运营模式创新。四是持续举办“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赋能深度行活动,搭建广泛交流的平台,深化各方合作,强化工作合力,营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发展良好氛围。

(2)打造多层次园区平台体系

一是培育行业级、产业链级、企业级全覆盖的立体式的园区平台体系,完善政府综合管理、精确治理、产业转型、解决方案汇聚开放等功能支撑。二是探索园区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加快形成全产业界数据互认的规则基准,引导企业广泛参与建立标准互认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用统一标准。三是鼓励平台服务商与重点园区开展签约合作,深入产业关键环节,结合行业场景培育一批面向园区转型升级的优质解决方案。四是鼓励园区建设平台解决方案服务资源池,引导平台整合生态伙伴共同为园区提供定制化专业服务。

(3)推动高水平服务资源更好下沉

一是引入专业服务商,结合园区数字化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需求,引入一批数字化转型咨询、平台建设、平台运营等领域园区缺少的工业互联网专业化服务商,健全园区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二是培育本地化集成商,支持本地设备改造、数据集成、工业软件等数字化服务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升级,提升本地化数字服务能力,进一步壮大园区数字产业。三是打造解决方案资源池,对园区引入的专业服务商、本地化集成商开展分级分类,建立对应场景的在线解决方案资源池,打造高效供需对接渠道。四是发挥服务商整合园区内各类要素能力,加大集采集销、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创新力度,探索延伸服务带来的持续性服务收入。

作者简介:

刘家东(1989-),男,山东济南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所部门副主任,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究。

黄晶晶(199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现就职于信通院(江苏)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领域的研究。

洪雅兰(1996-),女,福建晋江人,硕士,现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余晓晖, 刘默, 蒋昕昊, 等.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 25 (12) : 2983 - 2996.

[2] 樊森, 景浩盟, 录天凤, 等. 我国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及发展建议[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 48 (10) : 15 - 18.

[3] 于青民, 汤立波, 张恒升, 等. "5G+工业互联网" 助力工业园区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典型做法和有效实践为例[J]. 新型工业化, 2023, 05 (13) : 75 - 81.

[4]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EB/OL].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4年4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