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中国钢铁工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并提出四大特征:
1.从产量高速增长转入适度较快增长的新阶段。
2.进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以先进淘汰落后的新阶段。
3.进入钢材品种、品质激烈竞争的新阶段。
4.进入企业优势互补、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新阶段。
中钢协指出,“十五”期间钢产量从1亿2850万吨上升到3.3亿吨,增长1.56倍,年均增长近21%,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15%上升到30%。1949年到2000年中国钢产量累计19.38亿吨,而“十五”期间产量占37%以上,板管比由2000年的41.7%上升到2005年预计的46%。2003年以前,钢铁的表观消费量大于钢产量,且表观消费量增长率大于钢产量增长率,处于钢铁生产总量满足不了需求的状态。而2004年第4季至2005年上半年,生产量大于表观消费量,钢铁生产增长速度也超过表观消费的增长速度。
中钢协进一步分析表示,2001年~2004年累计净进口钢9265万吨,而2005年进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钢量可能持平(1~9月为净出口钢44万吨),支撑钢铁工业高速增长因素之一的减少钢净进口这一因素已不存在,而市场对钢铁需求的高增长正转为稳定较快增长。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圈经济等政策导向,都使钢铁消费强度下降,因此,预测中国钢铁消费增速将长期处于年增长10%以下的水平。
中国受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以及受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不可能成为钢铁出口大国。总之,国内外钢铁市场变化预示着中国钢铁工业高速扩张产能的阶段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透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以先进淘汰落后:中钢协分析,在“十五”期间,由于市场供不应求,落后产能不但没有被淘汰,在某些地区出现一步发展。现在由于总体生产能力过剩,普碳产品供过于求,必然透过市场竞争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加快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集中。
钢协强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淘汰落后,需要政府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监督的措施保障,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需要消除,因此,淘汰落后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段时间。
但从整体上来看,能够进入一个先进淘汰落后的新阶段,不仅有利于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且将促进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品种、品质激烈竞争:钢协指出,“十一五”时期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的挑战,也面临着产能增长过快和市场需求增速趋势的挑战,以及由于国内市场供于求而造成的价格下降、利润空间缩小的挑战,但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品种、品质的激烈竞争。
2005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和钢坯出口量合计达1639万吨(其中钢坯坯482万吨),较进口钢材和钢坯多240万吨,成为钢铁净出口国。然进口用汇133.38亿美元,较出口收汇92.37亿美元多出41.01亿美元从进出口的价值量来看,中国仍是净进口国。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钢材平均单价978.82美元/吨,而出口钢材平均单价为632.06美元/吨,可见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和品质水与进口相较,仍存在很大差距。
中钢协预计2005年全年钢材进口量在2500万吨左右,顶替2500万吨进口钢材是一个不小的市场空间,要领这块市场,除成本、价格要有竞争力外,关键在于品种、品质和对用户的服务水。因此,中钢企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将由价格竞争转到品种、品质和服务水平的激烈竞争。
企业优势互补、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中国钢协指出,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为企业因应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亦为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必然结果。企业联合重组的关键在于出资人要到位,首要的是国有和国有控投企业的出资人,如何看待企业联合重组问题。
钢协指出,出资人是主动宣导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还是被动等待,让企业经营者走在前面?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联合重组就没有希望,产业布局调整也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出资人是否持正面积极态度,可说是联合重组案的相一大关键。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