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积极推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思考
  • 点击数:2192     发布时间:2024-07-31 21:44:45
  • 分享到: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含义、分类、重大意义、技术框架、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了评价模型、指标及加快智慧应用发展的措施建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龚炳铮

1 计算机应用智慧的含义与意义

1.1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智能原义为智慧和能力,是指人的智慧和行动的能力,其中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根据《辞海》,智力通常叫“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慧犹言才智、智谋,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

什么是智慧化?目前尚缺乏明确、科学、公认的定义。

笔者认为,智慧是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是指基于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应用是运用聪明才智的智慧和各种智能工具设备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智慧化是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等工具,通过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手段,对社会各领域的事务实现智能控制、管理、决策、调度指挥及处理的过程,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也可以理解为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来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并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学习,解决社会各领域、行业、地区、企事业单位各种问题的过程,可以微观推进企业、社区、家庭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中观推进政府、城市、行业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宏观推动社会经济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使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智能化,不断变革社会组织方式与管理运作方式,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构建一个高度文明和谐的智慧社会。

1.2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重要意义

智慧化是覆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高级阶段,是我国进入高度文明和谐社会的最佳发展途径。

1.2.1 推进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纵深发展

产业智能慧化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工农业生产优质、高产、低耗的途径。使产业实现网络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有利于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及信息社会的基础。

1.2.2 有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振兴经济、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智慧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通过发展智能科学技术,可以催生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1.2.3 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社会智慧化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它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了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和智能安保等民生工程,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看病难、上学难、交通堵和治安等问题,改善了民生,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2.4 智慧化是社会与经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智慧化是人的智慧与机器智能、商务智能及人工智能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与融合,使人的智能与机器的智能做到分工最合理,有机地结合、合作与协调。智慧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智慧社会,建设智慧中国。

2 计算机智慧应用的分类

智慧+功能:智慧政务、智慧党建、智慧城管、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管理、智慧环境监测。

智慧+场景: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工地。

智慧+产业: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安防。

智慧+社会:新型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生态文明、智慧社会、智慧国家。

3  发展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任务

3.1 实现领域智慧化应用

(1)政务智慧化,建设智慧政府。

(2)商务智慧化,发展商务智能,智慧商务。

(3)军务智慧化,发展武器智能化,作战指挥智慧化,实现军事智慧化。

(4)医务智慧化,发展智慧医疗,实现医院智慧化。

(5)业务智慧化,智慧控制、智慧管理、智能决策、智慧调度指挥。

3.2 发展产业智慧化

(1)工业智慧化,智慧工业,工厂智慧化,智慧工厂、企业。

(2)农业智慧化,智能农业,智能农场。

(3)交通智慧化,发展智慧交通。

(4)商业智慧化,商业智能,智能商城。

(5)建筑智慧化,智能建筑,智能楼宇。

3.3 社会智慧化

(1)城市智慧化,智慧城市。

(2)农村智慧化,智慧农村。

(3)社区智慧化,智能化社区。

(4)家庭智慧化,智慧化家庭。

4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技术体系框架

通过智能发展的理论、工具、设备、系统、应用、系统架构、标准规范等多个视角来研究、推动国家智慧化发展。智慧化技术体系框架由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与公共技术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image.png

图1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技术体系框架图

4.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物联网相关技术、智能测量、传感技术、RFID技术。

4.2 传输层:互联网、三网融合技术。

4.3 应用层:智慧化应用支撑、服务平台;中间件、数据挖掘、知识处理与优化技术、智慧控制技术、智慧管理技术、智慧决策技术、各领域智慧化应用系统、专家系统分析设计技术;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企业等各类智慧化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4.4 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与技术框架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智慧控制、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QoS)管理。

5 发展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战略与目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智慧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展智慧化应用是长期的目标,想要迎头赶上,只能采取分阶段跨跃式(蛙跳式)发展战略,到2050年分三大阶段,实现跨跃式发展:

(1)第一阶段2021~2025年,智慧化夯实基础阶段

到202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要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迅速发展,为智慧化奠定坚实基础。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完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企业示范标杆工程,开发一批智慧化应用软硬件产品,并逐步推广,东部沿海地区开始进入初级智慧社会。

(2)第二阶段2026~2035年,智慧化全面推进阶段

到2035年,社会各领域计算机应用智慧化水平跨跃式提高,经济、社会智慧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显著缩短,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智慧化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智慧企业建设经验向中西部地区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开始全面进入中级智慧社会。

(3)第三阶段2035~2050年,我国信息化、智慧化高度发展阶段

到205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智慧化高度发展,总体水平将超过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智慧化水平赶上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在广度深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开始进入高级智慧化社会即建成智慧中国。

6 近期发展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主要任务

贯彻落实“十四五”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抓智慧化应用促智慧产业发展。 

6.1 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通过产、学、研、用通力合作,加强智能科学理论(包括人工智能、大成智慧学、复杂系统理论等)研究,组织智慧化核心技术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智能控制器、智能终端设备、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及软件、智能管理系统及软件、商务智能系统及软件、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及软件,研究重点应用领域的智慧化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产品。

6.2 积极开展各领域的智慧化应用示范,培植标杆

通过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企业、智慧医疗、智回农场、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应用示范工程,培植标杆,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进程,促进智慧技术和软硬件产品及智慧产业的发展。

6.3 发展智慧产业 

 抓应用促发展,抓智慧化的应用促进智慧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国家智慧产业示范区,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实现一定的产业规模。通过智慧化的应用和发展,培育一批智慧化技术与产品的龙头企业,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智慧化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发展,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化骨干企业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智慧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智慧产业。

7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的评价

7.1 应用智慧化程度的评价模型

应用智慧化程度的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image.png

图2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程度的评价模型

7.2 计算机应用智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智慧化程度(水平)的评价指标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4个三级指标构成。

7.2.1智慧化环境指标

(1)网络设施:宽带接入率、有线电视入户率。

(2)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电子商务普及率。

(3)领导智慧和执行力:领导智慧及能力、有关规划、政策文件数、年均智慧化投入等。

(4)经济、产业环境:人均GDP、信息产业增加值、服务业比重百分比。

(5)人文环境:网民占职工总数比例、大学生占人口总数比例。

7.2.2智慧化水平指标

(1)广度:智慧应用普及率,即企业智慧应用普及率、家庭智慧应用普及率。

(2)深度:智能功能(自整定、自适应、自学习、自诊断、自修复、自进化等功能)的覆盖率、智慧技术(知识处理、专家系统等)的覆盖率、智慧调度、管理、决策的覆盖率,如智慧政务的覆盖率、企事业单位智慧业务的覆盖率等。

7.2.3智慧化效益指标

(1)经济效益:经济收入增加率、成本降低率、节能减排降低率、投资回报率。

(2)社会效益:产业贡献率、就业增加率、老百姓幸福指数、满意度提升率。

专家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法对智慧化应用进行综合评价,参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各权系数,可求得智慧化指数,如表1所示。

E=∑〔Ii*Wi〕,E表示智慧化指数(总评分);Ii表示i个评价指标;Wi表示i个指标的权重,∑Wi=1。

表1 智慧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image.png

image.png

8 发展智慧化的政策、措施建议

8.1 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的智能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合力;加强智能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研究制定国家智能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有利环境。

8.2 建立智慧应用发展专项基金

加大国家对智慧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国家智慧应用发展所急需的各类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类智能化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与商品化工作;建立智慧应用发展专项基金,各地区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支持智能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产品开发、应用示范及推广等工作。

8.3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服务体系

智慧化发展是一项展涉及面广、实施过程复杂、专业性非常强的长期任务,需要建设与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服务体系;鼓励信息服务企业研究开发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定向为特定行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提供技术服务。

8.4 产学研用结合,培育各类智慧化应用示范典型并组织推广应用

产学研用结合,强化智慧化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各类可推广的智慧化试点示范典型,树立标杆智慧化企业、行业及标杆智慧化地区,并逐步推广。

8.5 建立与完善智慧化测评考核机制

对行业、地区、企业智慧化试点工程按年进行考评,加强对智慧化工程试点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与效果;通过考评树立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表彰一批先进企业、个人,推动各行业、领域的智慧化健康发展。

8.6 多种渠道、多样化途径培养智慧化人才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培训体系,各单位要多种途径强化继续教育,形成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水平;通过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及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智慧化技术展示体验中心,全面展示智慧技术、产品、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站,加强智能技术及应用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者简介:

龚炳铮(1934-),男,江苏无锡人,教授级高工,博士,曾就职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与智慧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R]. 2006.

[2] 涂序彦, 等. 智能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3] 涂序彦, 等. 智能控制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4] 王志良.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5] 单志广. 智慧社会为社会信息化指明方向[N]. 人民日报, 2018 - 1 - 24.

[6] 龚炳铮. 我国社会与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探讨[C].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产业. 战略研究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 2004.

[7] 龚炳铮. 推进我国智能化发展的思考[J]. 中国信息界, 2012 : (1).

[8] 龚炳铮. 发展我国智慧企业的思考[J]. 中国信息界, 2014 : (2).

[9] 龚炳铮. 发展我国智慧商务的思考[J]. 中国信息界, 2017 : (12).

[10] 龚炳铮. 加快建设我国智慧社会的思考[J]. 办公自动化, 2019 : (9).

[11] 龚炳铮. 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探讨与思考[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21.

[12] 许立阳, 何申, 郑剑云, 等. 智慧化概念内涵与演变[J]. 产业科技创新, 2022, 4 (3) : 50 - 54.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4年7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