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2024年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 点击数:1818     发布时间:2024-09-30 21:27:56
  • 分享到:
中国⼯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智能制造定义为“基于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适应等功能的新型⽣产⽅式”,该定义较为强调智能技术的应⽤。

极速导读

本文将对智能制造定义、行业市场规模、系统架构、标准体系、产业链全景图、驱动因素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本文节选自FESCO发布《2024智能制造行业洞察报告》。完整报告下载方式见文末!


1  智能制造定义

中国⼯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智能制造定义为“基于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适应等功能的新型⽣产⽅式”,该定义较为强调智能技术的应⽤。

2  智能制造⾏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持以及数字化的不断推⾏,中国智能制造⾏业市场规模整体保持增⻓趋势。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业市场规模同⽐增⻓7.5%⾄4.3万亿元。

17277031271.png

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有⽣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等3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要素、装备、活动等内容进⾏描述,主要⽤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对象和范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所⽰:


17277031411.png

⽣命周期:⽣命周期涵盖从产品原型研发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业的⽣命周期构成和时间顺序不尽相同。系统层级: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智能特征:智能特征是指制造活动具有的⾃感知、⾃决策、⾃执⾏、⾃学习、⾃适应之类功能的表征,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5层智能化要求。

4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业应⽤”等3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所⽰:

17277031521.png

5  智能制造产业链全景图

作为⼀个复杂庞⼤的体系⼯程,智能制造⼀般是围绕企业业务运⾏展开,并且涵盖了多个环节和领域。从产业链构成来看,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硬件和⽀撑技术;中游包括智能制造装备、⼯业软件以及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和解决⽅案;下游则是智能制造具体的应⽤场景及⾏业应⽤。

17277031831.png

·   智能制造产业上游——基础硬件及技术

基础硬件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撑技术能够为智能制造提供强⼤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以及智能化的决策⽀持。随着5G、云计算、⼤数据、物联⽹、⼈⼯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与应⽤,⼯业互联⽹应运⽽⽣。我国将⼯业互联⽹定义为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模式和产业⽣态。

17277032121.png

⼯业互联⽹涉及⼯业通信、传感、控制、云计算、软件、⼤数据、⼈⼯智能等诸多技术 领域,牵引推动着各类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 据要素驱动新业态等多样化的数字技术应⽤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这意味着⼯业互联网⽣态建设的参与者众多。仅以上市企业为例,根据《中国⼯业互联⽹投融资⽩⽪书 (2022年)》数据显示,截⾄2022年底我国⼯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总量累计达262家,其 中科创板上市企业76家、创业板上市企业93家,合计占⼯业互联⽹上市企业总数的 64.5%,成为⼯业互联⽹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聚集板块。

·  智能制造产业中游——智能制造

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核⼼载体,通过先进技术集成,使⽣产线能够⾃主感知、决策和执⾏,从而提高企业⽣产过程的⾃动化和智能化⽔平。“智能制造装备”这⼀概念最早在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被⾸次提及,后在2012年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业“⼗⼆五”发展规划》中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前在政策、市场需求、数字技术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逐年增⻓,但增速有所放缓。相关数据统计显⽰,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72万亿美元,同⽐增速1.2%。细分市场看,⼤型成套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领域市场份额占⽐较⾼,合计占75.5%。

17277033011.png

·  智能制造产业中游——⼯业软件

⼯业软件是⼯业制造的“⼤脑和神经”。中国⼯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在2021年5⽉发布的《中国⼯业软件产业⽩⽪书2020》中,将⼯业软件定义为“⼯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与复⽤”。⽬前⼯业软件涵盖了企业研发、⽣产、运营、管理以及产品设计、试验、制造、装配、库存、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业技术软件化,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数据的共享和协同以及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利⽤,从⽽推动企业⽣产过程的数字化、⽹络化、智能化改造。2018年以来,全球⼯业软件产业稳步增⻓,中国⼯业软件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业软件产业规模达到5027亿美元,近三年同⽐增速均在4.5%以上,国内⼯业软件产业规模仅占全球⼯业软件产业规模的8%,但增⻓速度较快,未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带动⼯业软件增⻓,预计2024年⼯业软件全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5288亿美元,国内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197亿元。

17277033251.png

·  智能制造产业下游——应⽤场景

实践中,智能制造下游应⽤场景较为丰富,典型应⽤场景如智慧⼯⼚、智慧供应链等。智慧⼯⼚是当今⼯⼚在设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信息计算机化的基础上达到的新阶段,其架构具体可分为5个层⾯,⾃下⽽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智能装备层、智能产线层、智能⻋间层和⼯⼚管控层。根据⼯信部数据,截⾄2023年7⽉,我国各地建设数字化⻋间和智能⼯⼚已近8000个,涌现出⼀⼤批数字化、⽹络化建设的⽰范⼯⼚、标杆⼯⼚、灯塔⼯⼚。并且在2023年度智能制造⽰范⼯⼚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信部共计遴选出212家⽰范⼯⼚揭榜单位和605个优秀场景。中国智慧⼯⼚应⽤主要集中在汽⻋、3C电⼦、⾦属制造、材料制造等领域,其中汽⻋制造领域的智慧化程度最⾼,该领域建造智慧⼯⼚的价值规模占到全国各领域规模的38%。同时伴随⼯⼚智慧化进程的不断演进,预计未来⼏年,中国智慧⼯⼚⾏业仍然将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

17277033461.png

06  驱动因素

·  政策⽀持

党的⼗⼋⼤以来,不断加强对智能制造中⻓期规划的制定、落实和全⾯领导。从党的⼗⼋⼤⾸次提出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的相继出台,为智能制造的中⻓期发展定⽬标、把⽅向。近三年我国陆续发布了⼀系列⾏业政策:

17277033601.png

·  技术变⾰

制造业⾯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多样化的客⼾需求、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在质量、效率、成本等⽬标驱动下,不少企业选择顺应技术变⾰浪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2023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增⻓3.8%,⾼技术产业投资增⻓10.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质量发展“活⼒⾜”。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17277033731.png

·  “灯塔”引领

截⾄2023年12⽉,全球“灯塔⼯⼚”累计达到153家,其中62家位于我国,占⽐达到40.52%,总数持续领先全球。“灯塔⼯⼚”肩负着“引路⼈”的重任,是制造业未来前⾏的⻛向标。


来源:网络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