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使我国的有色金属消费量大幅度增长并高度国际化,我国资源将长期性紧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仅以空调为例:我国2004年生产6000多万台空调,每台空调用铜平均7公斤,出口5000万台,就有近35万吨铜随空调而出口,各行各业情况皆然。我国产品供应世界市场,原材料只由我国国内资源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大量进口资源(包括再生资源)以及开展资源的再生利用。
再生金属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预测2005年有色金属产量和有色金属废料进出口量是:矿产品自给率为45.6%;铜、铝、锌三类再生金属国内回收约占1/3,进口占2/3,铅废料不允许进口,全部为国内回收,废料基本不出口。
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针,再生金属利用是节约资源和减轻环境负荷的重要环节,目前再生利用的有色金属已经占到有色金属产量的20%以上。我国有色金属的社会蓄积量远不如发达国家,社会回收量受到蓄积量和循环周期的限制,而我国需求迅速增长的大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必然使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主要依靠进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金属废料减少重新冶炼环节而直接利用的比例也将逐步提高,从而更加节省能源、水资源和减少环境负荷。
废金属进口宜疏不宜堵
在有色金属总消费中,国家发改委已要求2010年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从2004年的24%、22.2%、21%提高到35%、25%、30%。总的来讲,我国再生金属的消费要提高到2010年的26%,2020年的33%,分别达到740万吨和1240万吨,需要大量进口金属废料。大量进口废料,需要政策的支撑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
目前金属废料进口还有不少障碍,要视其为优质资源,而不是垃圾,对废金属原料的进口,宜疏不宜堵。
首先是扩大进口金属废料定点企业户数,放宽准入,放宽进口许可证发放数量或取消数量限制,扩大进口品种,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是简化国外进口商的资质登记手续;第三是建立全面、准确、简明的废料标准,统一课税标准;第四是对金属废料进口实行零关税;第五是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对国家级再生金属园区实行区内报关、检验,减少倒运费用和时间;第六是鼓励国外废料企业在华设立办事处和贸易协调机构。
制定明确的再生金属产业政策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再生金属年利用300万吨,相当于1987年全国有色金属产量。但总体看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在近6000家再生金属企业中,产能5万吨以上的再生铝企业仅4家,1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企业仅有2家,2万吨的再生铅企业只有4家,再生锌企业中,1万吨的只有2家;90%以上是小企业,表现为小、多、散。这样的产业状况,需要明确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的规范和扶持。
首先,完善循环经济的统计信息工作,加快制定和完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统计信息工作基本上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需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内容,还必须明确呈报系统,避免重复和遗漏,明确法律责任,杜绝虚报瞒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
其次,金属废料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加工利用企业税负增加5个多百分点的税收政策,造成回收企业虚开普通发票、税款大量流失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再生金属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金属回收利用领域反映极其强烈且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减轻税负的新政。
第三,我国废旧家电、废旧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相当大,大的淘汰周期也已到来,亟须法律法规规范和支持这些废旧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包括:废旧家电、废旧汽车的多元回收、集中处理;回收处理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处理费用的解决方案;处理企业的资质认定;旧产品再利用的质量保证和标识管理;政府的监督管理。
建设再生金属示范园区
在我国十余个再生金属园区中,尤以宁波镇海、江苏太仓、湖南汨罗、山东临沂的园区发展迅速、各具特色,有明确的产业升级目标,管理规范,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其成为引领园区建设的示范。
再生铜、铝、铅、锌拆卸,再生熔炼和加工利用企业也涌现一批杰出的代表。他们具备规模和实力,探索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经营,有完善的环保技术和设施。例如:中国铝业、江铜、金川、铜陵、上海新格、山东铝等,这些企业成为与再生金属园区发展并驾齐驱的另一种模式。
近期,对废电机、电线、电缆、废家电、废汽车拆卸利用,双室反射炉熔炼加工再生铝合金,贵金属回收利用等均应列入示范项目。
再生金属产业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几个典型区域建立了拆解和处理金属废料100万~200万吨能力的园区,其中一批比较大的企业在国外建立采购机构,也吸引了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资金进入园区,做到了吸纳国外资源、投资、技术和管理。
目前,再生金属园区的发展亟须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对园区的环保设施建设筹融资提供支持,加快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对园区的企业在废料进口定点、废料进口许可证发放给予优先和充分保证;靠近港口的再生资源园区要实现园区内商检报关,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对未进入园区,又无法解决污染的企业,坚决限期淘汰;允许国家级园区处理进口废家电和废汽车。
加大科技自主研发的投入
我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的发展,面临着金属废料拆解技术、工艺、装备研发等新的课题(详见链接二)。再生金属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和投入少,大量中小企业处于技术设备简单落后的状态。相关各方面需要加大科技力量的介入,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原生金属企业和再生金属企业的各项技术和装备,使我国已具规模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