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钢铁需求增长速度回落和新增产能继续释放的矛盾将继续显现。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召开的2006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钢协秘书长罗冰生指出,2006年改变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任务十分艰巨,国内钢铁企业将步入真正意义上优胜劣汰激烈竞争的新阶段。
今年将重点推进钢企联合重组
2005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3.49亿吨,比上年骤增6888万吨,增长率超过24.56%,两年内淘汰1亿吨落后钢铁产能已迫在眉睫。罗冰生说,今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加快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加强联合重组与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取市场好转,达到新供需基本平衡的关键之年。当前工作重点是要大力推进跨省市、跨地区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罗冰生指出,今年钢铁市场需求将由高速增长转入适度较快增长,国内钢材市场与海外钢铁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随着国家要求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钢铁企业还将面临加快节能降耗,改善环保的新挑战。
据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海外钢铁企业向我国出口钢材的势头增强。在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去年全年仍然进口了2582万吨钢材。罗冰生认为,这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现象。在这方面国内钢企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在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的激烈竞争中逐步扩大市场,要么缩小国内这一块市场。对此,企业必须积极应对,继续提高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他提醒,企业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整个行业的发展必须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以提高品种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加注重效益的轨道上来。
据此,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在更大范围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理配置资源,防止盲目扩张和盲目扩大产能。二是认真做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包括2006年淘汰全部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2007年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等。
钢协同时表示,将实行积极的以销定产方针,依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包括依据市场变化,主动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努力做到总量产需基本平衡,努力消化2005年增加的产成品库存;扩大专用钢生产,积极推进替代进口;规范市场行为,努力扩大直供比重,减少通过中间环节进入市场的钢材数量,保持出厂价格季、月相对稳定,杜绝保值销售等不规范行为等。
铁矿石谈判陷入僵局
在钢协召开今年首次信息发布会的同时,正在进行的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由于日本钢铁公司强烈要求大幅降价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要求继续涨价形成对峙而陷入僵局。
对此,罗冰生指出,铁矿石谈判要充分考虑矿山和钢铁企业双方的利益,寻求双赢的结果。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亏损面扩大,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国外矿石供应方应该考虑我国钢铁企业的承受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2.75亿吨,比上年增长32.2%,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0%是中国钢铁企业购买的,2005年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增加的部分几乎100%流向中国。罗冰生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对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谈判中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作为参加2006年国际铁矿石谈判的中国钢铁企业的惟一代表,宝钢集团的谈判结果会被其他企业认同。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