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浦江创新论坛专家“把脉”创新驱动发展
  • 点击数:987     发布时间:2009-12-02 09:38:35
  • 分享到:
关键词:
        摘要: 业内专家预测,到2010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实际拥有量将达到17.3万台;到2015年,国内市场容量将增加到几十万台。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机器人产业该如何占领市场成为目前业内思考的问题。

        Tags: 机器人产业   工业机器人   家用机器人  

        我国机器人产业要快速发展,不能只靠几家科研单位的单方面努力,研制单位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和家庭,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同时,把发展机器人产业纳入政府重要产业政策中,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优美的旋律、舞动的肢体,这个方脑袋、四方身体的机器怪物还时不时地和着节拍做出一些旋转、劈腿的高难度动作。这是一家日本企业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韩日机器人研讨会上展出的机器人。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数十家公司带着各自研发的最新款机器人交流展示。

      与此同时,一部由中国、美国、日本合拍的机器人动画电影《阿童木》正在全球同步上映,“来自中国的机器人拯救小组”、“机器人三剑客万岁”等口头语开始在北京的孩子们口中流行,一时间,机器人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专家表示,个人机器人将成为个人电脑之后的又一大产业,机器人产业成为全球经济下一“引擎”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机器人都能干些啥

     “小到医疗服务、帮老助残,大到执行太空探险和战斗任务,都可以利用机器人来完成。”北京博创科技集团机器人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王野指着一台外形类似坦克模型的机器人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公司研制的排爆排险机器人,我国的雪豹突击队就配备了多台这种机器人,主要用来进行各种危险环境的侦查处置任务。”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创新道路该怎么走?在10月24—25日举行的“2009浦江创新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满腔热血地为创新驱动发展“把脉”。专家们讨论最多的不是美英等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支撑未来新经济崛起的内生力量——科技创新。在论坛的各个角落,大家都清晰地听到一种“逆向思维”的声音:不能让科技创新沦为经济萧条的牺牲品,要把握新兴产业战略发展机遇,靠技术进步走出金融危机。

  调结构比保增长更紧迫

  “我国电视机已经占到世界45%的生产量,但它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3%;中国的纺织品贸易额占到世界的70%,但是纺织品的平均利润2008年仅为0.62%。”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说,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中国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5%,其中55%属于加工贸易。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已经让许多企业觉醒,“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不能成为中国的宿命。

  当各国都忙于调整结构、挣扎于危机之时,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今年我国经济“保八”已无悬念。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依然兴奋不起来。

  “眼下,调结构比保增长更为紧迫。”吴敬琏指出,应对危机需要标本兼治,中国之所以会被牵连于危机之中,从根本上看是传统的发展模式有问题。关键要从过去投资和出口支撑的增长模式转到靠效率提高,靠技术进步支撑的模式。但现在刺激需求的短期行为占了上风,而产业升级和增长模式的转变尚未纳入长远考虑。

  关于“结构失衡”,梅永红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他说,经济增长对于就业至关重要,但就业不仅仅取决于GDP增长,也取决于经济结构。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九五”期间,我国GDP增长与就业的关联度约为0.13%;“十五”降到0.11%;到了“十一五”,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仅为0.08%,“这反映的正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

  “调整结构要着眼长远,修炼内功。金融危机对于调整结构形成了难得的机制,应当抓住机遇,否则未来调整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梅永红表示。

  危机对于经济转型的“倒逼”压力仍在加剧,创新才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吴敬琏认为,“政府要去解决增长模式转变的制度性障碍,其实也就是计划经济遗留的问题。指定技术路线、指定产品路线,这是很危险的”。眼下的调整是面向未来的投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说,“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能够扮演具有决定意义的角色,应当运用创新活力和聪明才智去谋求发展,而不是一味用真金白银去填发达国家留下的金融危机‘无底洞’”。

  企业争喝全球制造的“头啖汤”

  金融危机“拷打”着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

  企业做大、做强与做长相比,做长是首位。想做长,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最根本在于对本行业有深刻的突破性认识,对企业管理模式和国际战略进行创新性改造。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联想不是站在悬崖边上,而是处在一个拐点,以前说三年见分晓,现在可改为一年见分晓”。联想突进海外市场,2004财年并购IBM的PC部分,有品牌扩张的辉煌业绩,更有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惨痛教训。2008年度,联想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2.6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中国制造应该是用“智力来造”,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深有体会。

  研祥集团致力于自主创新,研发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在全球掌握定价权,并采取正确的定价策略,有力地挤走了国外的跟风产品。现在研祥集团把销售额的10%到12%投入研发,在金融风暴来临的前后,研祥集团销售额和利润均增长150%。

  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此次浦江创新论坛发布研究报告称,应把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导中小企业真正“做强”。

  目前,最让老总们心急的是我国还存在诸多影响这类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性障碍。“俄罗斯政府已经做出决策,到2020年新药产出率要提高50%,新药申报速度迅时发生从临床一期进入到临床二期只要13周。”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川透露了这样一个让她心急如焚的消息,而她对政府新药生产政策支持的强烈呼吁,得到了上海张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的强烈响应。他和与会嘉宾一起,共同呼吁彻底改革医药审批制度,加快推进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创新。

  他还透露,政府将给企业更多的支持,张江园区内条件具备的1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进军创业板。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