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伟华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仪控资深工程师。曾参与多个项目设计、评标工作,参与国家标注起草工作。参与的项目曾获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建设部银奖、海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
海油崛起
从靠渔船找油到挺进世界500强企业及首个跻身“全球最佳”排名16位的内地企业,中国海油的崛起为中华复兴增光添彩。
激情岁月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西方经济封锁,一无技术,二无装备,石油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960年中国海洋石油人在莺歌海钻中国海上第一井———“英冲一井”,所在水深15米,获得原油150千克。1964年春,人们自制两个浮桶撑起第一个钻井平台,南海海1井开钻, 1967年,我国海上首次生产原油,产量203吨。这是一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激情岁月,这种精神支撑人们在极端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传奇般的业绩。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迎来了真正的大发展,对外合作的序幕就此拉开。198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此后,一个个油气发现,一批批油气田投产。但合作并不是依赖。从合作中吸取养分、在自营中壮大成长。中国海油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从国内到国际、从浅水到深水的三大跨越。1982年至2008年,油气年产量从9万吨上升到4293万吨油当量。中国海油海外石油开采量约为2780万吨油当量,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控技术
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自动化领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追踪及应用世界前沿技术,过程控制系统从80年代多回路控制器到DCS及PLC ,从 4~20mA仪器设备到HART仪表设备。2003年开始在旅大4-2/5-2/10-1项目中使用现场总线仪表及控制系统,2009年开始在平台改造方面试用无线仪表设备。ESD系统从PLC 双机热备技术到安全仪表SIS技术应用。在贸易计量方面由采用高级孔板至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及质量流量计等,2009年开始采用GLCC+计量仪表及气相色谱仪等进行湿气贸易能量计量。在平台单井计量方面采用各类多相流量计,在水下单井计量方面尝试使用虚拟计量。随着祖国的富强,国产设备不断进入海洋石油领域,如:海默公司国产的多相流量计、浙大中控的DCS 及青岛汉河电缆等。在国内外计量产品激烈竞争中海默公司的多相流量计经历进入海油-出局-改进-国外发展-再入海油的过程,表现出国产高科技产品顽强的生命力。
面向未来
中国海油开发正在走向深水,为实现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由300米到3000米水深的跨越, 面临深水技术和深水装备两大问题,也为海洋石油工业以及相关工业面提供机遇与挑战,祝愿国产设备为深水开发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