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低碳经济”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 点击数:832     发布时间:2010-02-25 19:53:56
  • 分享到:
关键词:

    随着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活呼声日渐高涨的,还有各地纷纷上马的低碳项目。目前国内发展低碳城市、进行低碳试点的可谓热情高涨,各地都希望贴上低碳城市的标签。

  目前,在发展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一方面,政府在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一些地方甚至打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口号;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致共识,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必将随着政策、产业环境、新能源技术等一系列因素的明朗,而逐渐趋好。

  但是,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打着发展低碳经济大旗,却没有实质减排、降耗内容的空城计。有些地方,一些官员将低碳经济简单地理解为节能减排,对低碳经济建设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在这种口号与行动脱节的情况下,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经济又该何去何从?

     低碳经济不等于低碳城市

  我感觉,手册中所提到的如何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没有实际的效果,在生活中也非常不可行。保定市民刘东强告诉记者。

  刘东强所指的手册,是保定市印制的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在这个手册中,归纳了一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包括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步行;推进住房实施节能装修;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和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倡导消费本地产产品,减少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把米浸泡20分钟后再用电饭锅煮以缩短煮熬时间等等。

  国家正在大力振兴汽车产业,而手册中却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买车了当然想开车了,真正能按照这个建议去做,放弃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的,估计是少之又少。另外,倡导消费本地商品浸泡大米20分钟之后再煮,是一个看似很美丽的事情,真正做起来还是不现实的。手册对绝大多数的市民来说,仅仅是一个建议,不会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刘东强这么评价手册

  很大一部分市民都有刘东强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只停留在设想阶段,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建设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仅依靠市民力量难以实现,与其做了也没有效果,还不如按以前的生活方式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保定市低碳城市研究会会长马学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低碳经济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发展新能源经济,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制造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还应关注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如何向低碳生活的目标转变,从生活习惯的各个细节上节约常规能源。

  一位关注低碳经济多年的专家认为:尽管低碳生活的主体是城市居民,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环保理念和对低碳的认识不同,在生活中降低碳排放的行为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把降低碳排放的责任让城市居民来承担。需要政府牵头,做出有效地示范和引导,让全社会都培养出一种低碳排放的理念。

  市民的日常生活,只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把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完全寄托在市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提升上,显然是不够的。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下,做好产业转型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盲目上项目

  随着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活呼声日渐高涨的,还有各地纷纷上马的低碳项目。目前国内发展低碳城市、进行低碳试点的可谓热情高涨,各地都希望贴上低碳城市的标签。

  打造低碳城市的热情虽然值得肯定,但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必须根据当地的能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合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一定要严防盲目上项目、搞形象,要注意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换汤不换药的事情发生。

  许多地方政府为推动所谓的低碳经济发展,盲目地上项目,认为引进外资,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有专家认为,仔细梳理一下目前我国各地引进的外资项目,就有好多是国外淘汰的低端制造业,属于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项目,我们不少地方领导还把这种工业洋垃圾当作香饽饽,作为其炫耀政绩的资本。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产业的背景下,将来我们可能要用更大的成本来淘汰这些落后的新项目

  此外,借国家扩大内需的刺激,一些城市大力发展市政建设,不惜砍伐树木、拆毁或缩窄自行车道来扩宽马路,营造以汽车为主的市区交通模式;还有些地方过分地追求建筑物高度和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惜代价地大规模拆旧翻新建高楼、建超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这些都与发展低碳经济背道而驰,因为地标式的建筑大多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非节能建筑;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用自来水浇绿地,建设温泉、喷泉等项目;还有些城市建设的夜景工程,大量的装饰灯、霓虹灯彻夜通明,这些都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了一个设想,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关键

  专家认为,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领域。此外,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做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尝试,上海市建立的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河北保定在开展试点后制定了明确的建设低碳城市规划意见,实施蓝天行动、城市煤改气、汽车尾气治理、碧水计划、森林固碳计划等,目前已拥有世界第二、国内惟一的全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曾向记者表示,上海和保定两个城市在试点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就保定市来说,在一年多的试点过程中,政府对于低碳经济的眼界提高了,但部门之间的协调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关键部门在执行落实低碳政策时还没有统一的思路。此外,目前在试点过程中还看不出清晰的减排效果。如何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起量化减排信息,并让公众获取和监督,仍旧是一个难点。

  专家表示,发展低碳经济不能搞一刀切,低碳城市建设中技术支撑很关键,任何节能减排技术都有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各地气候环境不同,所适用的技术和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各地应注重挑选本地适用的项目和技术,逐步加以推广运用。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工业产业布局应着眼于低碳化、循环化,各产业要重新规划新型的工业布局,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最终实现低碳生产、可持续增长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深度转变,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逐步脱钩

  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公众也应该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从生活习惯的各个细节上节约常规能源,为共同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