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报告中对我国2009年石化行业和装备行业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总结,并分析了2010年石化行业和装备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提高2.6%。今年1-2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其中化学工业增长27.3%,预计全年分别增长12%和17%左右。预计2010年原油产量接近2亿吨,乙烯、化肥产量分别在1300万吨和6700万吨左右。
石化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严格控制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2009年共建成新疆独山子、福建炼化和天津石化3套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装置以及广东南海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为2011年底前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创造了条件。
2009年,我国淘汰落后电石产能46万吨,落后焦炭产能1809万吨。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我国电石产能约2200万吨,产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产能约4.4亿吨,产量只有3.45亿吨,产能闲置近亿吨。据行业协会统计,在建的电石和焦炭产能分别还有约700万吨、3000万吨,盲目扩张势头不减。
装备行业方面,2009年,我国装备自主化取得重要进展。其中,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参数世界领先,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性接近进口同类机组水平,风力发电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全面采用国产技术的百万吨级大型PTA装置(精对苯二甲酸)建成投产,百万吨乙烯所需三种主要压缩机研制成功,日产5000万吨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实现100%国产化。《报告》预计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速在13%左右。
另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积极推进,已颁布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和推动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技术政策。
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态势逐步巩固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09年1至2月的3.8%,之后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今年1至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明显的“V”字形运行轨迹。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春季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今年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工业等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均持续平稳增长。
“这说明,我国工业生产已经止跌企稳,工业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正逐步巩固。”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如此总结。
“从统计数据上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09年1至2月的3.8%,之后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今年1至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运行轨迹。”辛国斌说。
《报告》显示,2009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回升,中、西部地区加快增长。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9.7%、12.1%和15.5%。今年1至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24%和22.1%。
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均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工业增速分别达到12%、13.8%、10.8%和5.3%。今年1至2月,四大主要工业行业继续平稳回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0.7%、28.1%、15.9%和26.3%,为巩固工业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今年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保持了连续11个月的回升;今年1至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9%。2009年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9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有所缓解。2009年,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今年1至2月增速达到21.6%。
工业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出口形势初步转好。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9.4%,其中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0.1%,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4.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6.7%下降到13.7%。今年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7.5%;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5%,仅占全部销售产值比重的12.9%。月度出口逐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同期的水平。
“从国际看,今年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从国内看,宏观环境适度宽松,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预期的指标均在稳步回升,这都有利于工业进一步回升向好。”辛国斌表示,今年工业发展环境总体上要好于去年,但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辛国斌表示,当前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因素:一是资源环境制约,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四是还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因此,在巩固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态势的同时,还需要把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日报\记者李会)
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9%的装备制造业增速达到13.8%,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今年1至2月,在汽车生产拉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对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的带动下,装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趋于活跃,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9年,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4.2%,高于全行业总产值增幅6.8个百分点。机床行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趋势明显。
装备自主化取得重要进展。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参数世界领先,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性接近进口同类机组水平,风力发电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钢铁工业从高炉、焦炉、烧结到炼钢、冷轧装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在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作用下,汽车行业产销两旺。2009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万辆,销售汽车1364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48.2%和46.1%。今年1至2月,累计生产汽车282万辆,销售汽车2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2.4%和83.9%,继续保持较高产销水平。
在船舶工业方面,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国际航运和新船市场持续低迷等不利形势下,2009年船舶工业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424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47%;新接订单达260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船订单的61.6%。今年1至2月,造船完工量达到9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倍;新接订单达5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倍。
随着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包括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等,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汽车产销仍将产销两旺,但增速在去年下半年较高基数上会有较大幅度回落。预计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速在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