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也就是如今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的雏形。
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博览会,英国展现了工业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电动机的发明迎来电气化时代。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安装在刚落成的埃菲尔铁塔上,令人工光源自此点亮了世界。而后1939年纽约和洛杉矶世博会上展示的首个实用荧光灯,更引来荧光灯的大规模应用。
2010年,世博会来到了中国,这也是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尽管本届的主题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高新技术却始终贯穿于世博会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世博史上“首创”之举,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手机票”在上海公开亮相。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只需持有一部手机即可轻松环保地畅游上海世博园区。上海世博手机票是第一次把RFID技术与移动手机卡相结合的创新之举,使用世博手机票者不需要更换手机号码,仅需更换一张具有非接触通信功能的SIM卡,通过简单的手机操作,就可实现选票、购票、验票等传统实体票的“全功能”,方便地通过世博闸机验票口,进入世博园区。
“上海公安道口机动车、驾驶人查控系统”成为了2010年世博会交通“千里眼”,它不仅可以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抓拍和辨识,还能对世博周边道路进行交通引导。据了解,这套最新系统可通过线圈触发、高清摄像机抓拍、频闪灯补光等技术,对所有通过道口的机动车进行抓拍和记录,并根据监控到的车辆行进时间,自动计算出车辆的平均车速,从而判断哪条路比较通畅。此外,该系统还能通过号牌识别技术对车辆号牌进行辨识,一旦发现嫌疑车辆即通过设置在外场的喇叭、报警灯、LED屏幕等发出警报,提示警方拦截。
面积达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还备有6万多颗LED发光点,大面积集成应用LED技术以替代传统照明工具,以此大大降低照明能耗的做法,上海世博会堪称第一个。
上海世博会安检人员将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包装的液体放置到检查仪上,只需按下分析键,2秒钟内就能报出被检查物质的名称。这就是“拉曼液态违禁品检查仪”。通过对高灵敏度光谱仪、超陡高光学密度滤光片等,结合现场应用的实际需求,即可快速、准确、操作方便地进行安检。
机器人既是高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也为此次世博安保服务。其中微声爬壁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面向反恐侦察开发的紧凑型侦察系统,能在楼宇、飞机表面进行侦查作业。由于根据壁虎仿生设计,这种机器人在噪音控制、运动灵活性、密封方式、壁面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其它两个带自动抓手的机器人为中小型排爆机器人,可遥控抓取、处置疑似爆炸物品,其中小型机器人配备了锥形前置履带,甚至可以迅速攀爬楼梯。而一台如同平板一般的机器人则是智能车底检测机器人,主要用于车辆安检搜爆。
上海世博会已成为一场信息高科技的盛宴,各个场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更使我们目不暇接。低碳世博、绿色世博、感知世博不仅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更让全世界又一次认识了中国这朵东方奇葩。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感受——科技耀世博,世博耀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