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揭开表象,把握自主创新问题的实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元访谈实录
  • 点击数:1500     发布时间:2010-09-04 14:04:00
  • 分享到:
20—30年乃至以后,新能源产业无论是对整个经济的刺激和拉动还是在技术革新方面,它都很难把集聚的财富能量释放出去。
关键词:

    高端访谈

    核心观点

    20—30年乃至以后,新能源产业无论是对整个经济的刺激和拉动还是在技术革新方面,它都很难把集聚的财富能量释放出去。

    我以为新的技术革命已然发生,其本质就是引起了人类获取、使用、分配和消费财富的行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只有把新技术的生产者、使用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有可能极大地刺激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励不竭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正在于此。

    新产品进入市场后能否真正产生财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产业实际发展来讲,它需要的更多的是符合其市场竞争策略的适宜性的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它必须能够解决问题,能够满足企业竞争战略或经营策略的要求。

    遭受金融风暴侵袭,企业发展情况迥异,造成差异的根源在哪里?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企业追求新的商业模式,缔造行业领军品牌,商业模式的本质又是什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又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元接受记者采访,深入分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

    企业的自主性是抵御金融风暴的关键

    2008年年底,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骤然而至,我国长三角、珠三角首当其冲。依靠“三来一补”成长的东莞市转眼间至少失去了6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家电业聚集地之一的顺德市出现了大批企业关门,随之而来的农民潮冲击着广州火车站。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侵入我国实体经济之时,自主创新成为抵御风暴冲击,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主要途径。

    科技日报: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更不是关起门来从头开始,而是在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开放中创新带给中国很多竞争与机遇。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对于自主创新的开放性是不是有更深入的理解?

    王元:应当说,我国对于开放始终是明确、坚定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社会也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和实行进口替代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引进了外资,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能力积累的过程,使我国企业学到了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比如,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家用汽车的车型设计,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汽车能够进入家庭。

    在社会经济迅速变革的今天,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与外界进行广泛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的交流,也才能不断地吸收、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思想、理念、技术等,在先进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关起门来搞创新,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必须明确一点,在开放环境中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落脚点。

    科技日报:当金融危机冲击长三角、珠三角时,企业抵御风暴的能力表现出了很大差异。在东莞,那些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逆势增长,劳动密集型的、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倒闭了很多。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王元:先要弄清两个概念,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立自主品牌是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但它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空间。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够开发出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表现出来的是对市场和营销渠道的控制能力,并以此实现利润。

    在此次金融风暴中,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三来一补”的发展方式会很快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但由于它的发展要完全依赖于贸易对象国、委托商和营销渠道,因此当贸易对象国市场缩小,代理商、销售商的营销渠道受阻,企业发展就会面临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贬斥这种发展方式,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盈利方式而会长期存在,而且伴随着“干中学”,它在过去乃至将来都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企业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关键在于企业运营本身拥有自主性。那么,什么是企业的自主性?企业的自主性就是企业拥有自己能够控制的市场和营销渠道,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投资、研发产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三来一补”企业能否抵御风暴的侵袭,已经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

    科技日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和产业革命浪潮中占领优势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立刻推出“绿色新政”,大力促进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在这种新的产业竞争趋势下,创新的哪些方面最值得关注?

    王元:从表象上看,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出了问题,核心问题在于第一次信息技术、互联网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导致财富大量积累,但现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似乎还没有提供一个可供全球投资者“蜂拥”的技术变革。现在新能源产业在世界各国都搞的红红火火,但我认为,在20—30年内对原有产业都不可能全面替代。20—30年后,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在二次能源中占的比例将迅速上升,但能源结构还会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无论是对整个经济的刺激和拉动还是在技术革新方面,它都很难把集聚的财富能量释放出去。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与以往的历次科技革命不同,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范围内确实出现了被我称之为明显的“技术时代特征”,其本质就是低碳、智能、泛在和可持续。与过去不同,它不是以一种主导产品或主导技术为基础,而是以具有革命性的发展价值观为指引,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发生的技术创新为特征;它不是发生在一个或若干个技术领先的领域,而是一种全球化的广泛过程;它也不是简单地从生产领域发起,而是迅速地遍布生产、社会、消费、投资的一种“集体行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新的技术革命已然发生,其本质就是引起了人类获取、使用、分配和消费财富的行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相信,也许再过5年或10年,我们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场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影响,就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对信息、互联网的感知一样。因此,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决定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什么地位的重要举措。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东西还很多,无论是技术层面、商业模式层面,还是政府层面。

    在这一背景下,还必须关注另一个方面:我国传统产业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它对创新也提出了要求。

    第一,大规模的重组正在频繁发生,使中国的产业组织面临更为激烈和急剧的竞争。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在中心城市之间正在形成密集的半小时的经济圈、一小时的经济圈。快速道路的打通,使得城市间的重构现在正越来越快地进行调整。

    第二,成为领先企业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就企业创新而言,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部门,总是有领先企业、跟随企业、模仿企业。中国过去在传统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基本上是一个模仿性的角色,而在长期竞争过程中,很多产业部门已经出现了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可能性。

    第三,企业对技术的有效需求正在陡增。从整个科技投入来看,2009年企业研发投入已占研发总投入的近74%,越来越多的企业想拿出钱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第四,创业板出现之后,风投对企业前端创新活动的投入变得更加积极。以前,整个风险创业投入约有80%是朝向后端的,是战略投资者,而不是财务投资人。现在,创业板的启动肯定对风险投资朝向前端的投入越来越有利。

    第五,产业会进一步细分,特别是传统产业。

    对于我国传统产业发生的变化,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第一,过去我们更多地重视产业前端技术的解决,但在产业创新过程中,机制总是瞄向最终产品或工艺技术装备,总是和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总装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传统产业要沿着产业链组织创新。第二,通常我们认为,越高端的技术、越先进的技术越好,实际上这些技术往往是与产业的竞争策略脱节的。对企业或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必须紧跟产业的竞争策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