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主办的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钻探工程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相关领域的40多位科学家聚集一起,经共同调研与商讨,决定正式启动“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探钻工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深钻所处的位置将对柴达木盆地特征环境(盐湖)的演化、青藏高原特征古气候变化和青海省两大优势资源(钾盐和天然气)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此科学工程是在青海盐湖研究所张彭熹院士、中国石油大学王铁冠院士的倡导下成立的,首席科学家为青海盐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海州研究员。
据了解,第一钻定于2006年5月中旬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达布逊盐湖西面实施1号孔钻探,设计孔深1000米。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以柴达木盆地盐湖环境演变为中心,紧扣极端环境的古气候记录、盐湖成盐的古环境机理、第四系生物成因天然气的成藏机制这三个基本点,将青藏高原特殊环境变化与青海优势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钾盐成矿与生物气成藏的环境机制和资源评价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为聚宝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石油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