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转型:我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 点击数:723     发布时间:2010-11-18 16:51:00
  • 分享到:
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要实现中部崛起首先需要中部各省区的创造性发展实践和不懈努力,由此在中原地区数十个城市间建设中原经济区,构建一个互惠多赢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中原地区加快转型和发展,形成加快中原崛起,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西互动,服务全国大局的局面,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关键词:

    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光明日报社理论部、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科学发展与区域转型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区域转型这一主题,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以及河南构建中原经济区等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与会专家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认为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处于大变动时期,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首先,从投资产业和经济空间变动格局来看,正在不断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和移动。其次,从整个国家的区域分工格局来看,区域之间分工正在从垂直分工、产业分工走向价值链分工,东南发达地区正在成为产业链的高端区域,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在逐步加快。再次,从国家层面来看,区域战略布局呈现出多层次、多极化、全方位的新态势。

    会议就我国区域经济的竞争和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当前沿海和内地要素禀赋的差异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产业转移建立梯度发展、产业链分工、市场细分等区域分工的新机制,沿海和内地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尽管目前具备通过产业转移建立区域间分工协作关系的条件,但由于存在“东企外移”的可能性,以及内地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逐底竞争”,合理的区域合作关系仍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因此,要着力采取措施鼓励沿海和内地通过产业转移建立分工协作关系,下功夫改善中西部软硬件环境,引导“东企西移”而不是“东企外移”。

    与会专家认为:以河南为主体包括周边的中原地区27个城市具有血脉相通、文脉相近、经济相连、水平相近的区域特点,有共同的加快发展诉求和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具有广泛深度的合作空间。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要实现中部崛起首先需要中部各省区的创造性发展实践和不懈努力,由此在中原地区数十个城市间建设中原经济区,构建一个互惠多赢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中原地区加快转型和发展,形成加快中原崛起,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西互动,服务全国大局的局面,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与长江中游经济带形成南北呼应,有利于促进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继续坚持不以牺牲农业特别是粮食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发挥中原文化的独特优势,创新文化发展形式,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转变,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