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盘点自动化2010经济复苏的强大驱动力
  • 作者:梁秀璟
  • 点击数:2136     发布时间:2011-01-12 19:23:00
  • 分享到: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实行的一揽子计划不但使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向好回升,保持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同时中国经济的好转也增添了全世界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 • 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场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在危机后进一步得到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关键词: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环境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地区,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实行的一揽子计划不但使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向好回升,保持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同时中国经济的好转也增添了全世界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 • 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场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在危机后进一步得到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稳固也随之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国内的众多企业和产业都迎来了发展的又一高峰。自动化产业的表现最为突出。

    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众多自动化厂商2010年在全球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率低则达25%左右,高则竟接近50%。当然,在这其中,中国市场“功不可没”。盘点2010,中国自动化市场异常活跃,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政策催生的产业也都发展的如火如荼……

    政策驱使,新兴能源依然走俏

    2010年,中国政府强势推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和“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部署了2011年~2020年,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规划期内将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业内人士指出,若算上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整体新能源产业最终开发规模很有可能达到几十万亿。

    据了解,“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纲要主旨一致,但实施时限不同,后者在内容的制定上更为细化。未来十年中国能源发展将主要朝着两个目标进军,一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二是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这两份规划将共同搭建起这10年的能源发展框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自动化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无论是开发利用新兴能源,还是对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自动化技术都是所要依托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这使得未来自动化厂商在新能源领域将大有可为。

    我国在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领域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世界排名第一。但如此的“快速发展”却掩盖不住另一个事实: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装备自主化程度并不高。在新能源领域,各产业过度依赖成本优势,部分产业高度依靠外需市场,多数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拥有的自主化技术并不多,更不用提掌握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了。这导致国产设备可靠性、效率与国外设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能源装备中的关键零部件及关键原材料不能自主化,不仅会流失新能源设备中的大量利润,而且会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而以当今全球的形势来看,新能源技术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拉动全球经济以及衡量国家地位的重要砝码,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国与国之间“抗衡”的重要手段,对于如此重要的“命脉”,装备自主化尤其是核心装备的自主化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10月24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安全级数字化控制平台研制成果在京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神经中枢”——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领域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可粗略地分为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广利核)应用我国自主研制的HOLLiAS-N DCS系统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核电站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设计自主化、设备国产化和工程本地化,但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却始终被国外技术垄断。如今发布的核安全级数字化控制平台研制成果由广利核独立研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该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严格遵循核安全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而这也成为2010年我国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物联网产业如火如荼

    如果说2010年什么词最火,“物联网”一定可以排在前三名。从IBM提出“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从无线传感网到云计算,有人说,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已成为引领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物联网的概念其实对于自动化行业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融合了传感、信息处理、嵌入式与自动化的技术综合体。通过物联网,可以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或者物体,实现广泛的信息互联与资源共享。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7500亿元人民币。这也使得物联网产业迅速成为了各自动化厂商竞相追逐的一片“肥地”。

    以研华为代表,很早就提出“推动智能产业发展”的理念,其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的确为其助推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其创新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看到泓格科技、威强工业电脑、菲尼克斯电气、赫立讯等自动化厂商已经开始谋划其“物联网大计”。

    但是, 物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尚不成熟也是一个不能掩盖的事实。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曾表示,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潜力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预计“十二五”末产业规模能达到5000亿元,而真正实现万亿级的时间节点在“十三五”后期。闻库说,目前,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还不成熟,标准体系尚待建立,“产业总体来说处于初级阶段”。具体到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各个环节,市场规模非常有限,如200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云计算服务尚未商业化,现有的仪器仪表基本不具备物联网内涵。由此可见,国内自动化企业要想在物联网产业做出成绩依然“任重而道远”。

    工业软件日趋重要

    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是593亿,到2009年是9900亿,预计2010年将超过12000亿。在10年时间里,从593亿到12000亿,扩大了20倍。这充分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软件产业的巨大需求。而其中需求最大的就是软件与工业的结合。在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将工业和软件融合,应用到工业设计、工业生产、工业装备和工业产品中,在生产和过程控制领域中优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是及其重要的。

    2010年11月23日,西门子全球同步推出TIA博途软件,并传递了一种理念:软件已经成为工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软件改变工业的未来。这也正式掀起了工业软件的新一轮发展高潮。相信在未来自动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工业软件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1年第一期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