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工业自动化展(IAS 2010)是“201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旗下的专业展,于2010年11月9日-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3馆隆重上演。作为亚洲最具规模和品牌的工业自动化领域顶级盛会,2010工业自动化展汇聚了全球知名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深入打造了更具专业的亮点展区,是一年一度的业内中外名企的盛大聚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瑞士、意大利、韩国、芬兰、英国、法国、丹麦、土耳其、新加坡、印度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家制造商参与了本届展万商云集,精品荟萃——IAS 2010奏响新自动化技术的华丽乐章会,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境外参展比例超过60%。
作为自动化领域的年度盛会,2010工业自动化展(IAS 2010)吸引了业界众多企业和无数专业人士的关注。ABB、西门子、发那科、富士电机、菲尼克斯、三菱电机、东芝、首钢莫托曼、倍福、倍加福、魏德米勒、葆德电气、威图、东方马达、奥托尼克斯、VIPA、堡盟电子、伊玛、德资雅迪、美卡诺、美国国家仪器、宜科、易福门、中达电通、研华、研祥、史陶比尔、美国红狮、丹纳赫、威格勒、施迈赛、赫优信、胡默尔、库伯勒、易帝开关、上银科技、英威腾、威强电、和利时、欧辰、友邦、广州数控、艾讯宏达、意萨、威纶通、步科电气等行业知名企业聚首一堂。
一年一度的年度盛会成为各个企业展示自己最新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战略的舞台,此次展会上各大企业的各类新闻、新品发布也同样热闹非凡,本期视点栏目将就此一一详细报道。
西门子携三款新品及TIA全集成解决方案闪耀工博会
左: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自动化集团控制产品与系统业务工程部部总经理于缨女士
中:西门子东北亚区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
右: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先生
随着工业生产不断地向高效和多元化发展,客户对工业流程及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出很多疑问,如何使控制产品组装和设计更便捷?如何使控制产品监控更方便?如何使控制产品与自动化系统通讯更简单?在201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业自动化展开幕的第一天,西门子就以上疑问给出了答案。
新一代 SIRIUS产品、SCALANCE XR324系列产品以及WirelessHART新一代无线通讯现场仪表分别在西门子东北亚区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先生和工业自动化集团低压控制与配电产品业务部总经理于缨女士的手中一一揭晓。
据悉,新一代 SIRIUS产品首次在中国发布,该产品名为“ SIRIUS进口”,是新一代工业控制产品,为用户提供快速、灵活和紧凑的控制柜组装方案。SCALANCE XR324系列产品已于 2010年上半年发布,是最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除了具备以往西门子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全面特性外,该产品还能满足客户的更高要求。 WirelessHART是西门子新一代无线通讯现场仪表,是西门子工业无线通讯产品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满足工业的节能、安全、有效、远距离覆盖以及快速等一切特殊要求。
西门子致力于在通过科技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驱动技术集团和楼宇科技集团始终努力为中国客户提供节能与环保的技术解决方案。作为西门子工业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门子在此次工博会上重点展出了创新的全集成自动化( TIA)、节能模型以及智能楼宇技术等解决方案。对此,吴和乐博士为记者一一讲解。
TIA提供一种基于优化生产流程的集成解决方案平台的控制系统。可帮助实现业务流程从生产到控制、从操作到管理各阶段的自动化。客户也会从整个周期中受益:产品及工厂较长的寿命周期、直观的操作性、高生产量以及显著提高的生产效率。
模拟泵类节能模型由 S7-300 PLC、触摸屏、 SINAMICS G150、综合电磁流量计、 PROFIBUS以及低压开关等组成,该变频控制可帮助客户节约高达50%的能源消耗。随着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工业与基础建设发展的重要诉求之一,它越来越成为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决定因素。
西门子智能楼宇科技可帮助用户提高高达40%的能源效率。该理念将楼宇和电网相连接,从而实现电网、能量储存以及再生能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智能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节能,并且降低用户能源消耗成本。
西门子首次展出三款新产品以及创新的全集成自动化、能源效率和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再次印证了西门子为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创新的工业自动化、驱动技术和楼宇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不仅顺应当今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更引领行业用户不断追求生产力、灵活性和效率的更高标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北亚区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指出:“在工业科技呈现向提高生产力、增强灵活性和改进效率方面转变的今天,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均衡发展,西门子凭借其先进的工业技术助力中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