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国家脊梁 负重致远
中央企业“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纪实
  • 点击数:1197     发布时间:2011-02-22 13:40:00
  • 分享到:
国资委已将“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目标定位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关键词:

    这是一个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光荣群体:他们大多伴随共和国诞生,凝聚着几代人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托起了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
 
    这是一个被称为“经济顶梁柱”的中坚团队:他们数量不过百余家,却是各领域各行业的排头兵,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是中央企业。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
 
    5年来,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税收均实现翻番,企业的活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5年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一系列大事难事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披阅风雨,卓然而立。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一曲瑰丽的时代壮歌。
 
    骨干中坚促发展
 
    ——抓机遇、迎挑战,中央企业的实力和效益持续增强,有力发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顶梁柱作用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刺苍穹,将嫦娥二号卫星准确送入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
 
    在发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却并没有松一口气:“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后面还有嫦娥三号、嫦娥四号,还有一系列航天任务。”
 
    航天科技是高科技产业,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央企,我们的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大国地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马兴瑞说。
 
    马兴瑞的话,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独特地位和作用。
 
    中央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也是国有企业的骨干。
 
    国企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上世纪90年代,以国企改革脱困为标志,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相继启动;从2003年起,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调整,众多国有中小企业和国有大中型劣势企业逐步退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集中体现在中央企业层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赵欣说。
 
    这是一组最新数据:
 
    ——到2010年底,全部122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元,净资产9.5万亿元,净利润8489.8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621.5亿元),上交税金1.4万亿元、超过全国税收的六分之一;
 
    ——中央企业目前超过8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和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以及运输、矿业、冶金和机械等支柱行业;
 
    ——中央企业承担着全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约占全国80%,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60%,发电量约占全国50%……
 
    国之大企,国之根基。
 
    “中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为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百姓生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发挥关键作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
 
    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粮价又大幅下跌。然而,与国际粮价“惊涛骇浪”相比,中国粮价始终保持平稳。中储粮总公司坚决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跨省移库等调控政策,有效抑制了市场波动。
 
    “作为中央企业,就要想政府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说。
 
    不论在哪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每天清晨的“必修课”是三张报表,一张记录了最新的全球石油价格、美元指数,一张是全球天然气价格以及我国进口天然气情况,最后一张则是公司、全国和全球的大事要览。
 石油与百姓生活、与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执掌全球第五大石油公司这艘“航母”,蒋洁敏每天都要从这三个角度审视中石油。
 
    “每天赚多少钱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但哪个地方少了油、缺了气,则万万不可!”他说,“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是中石油首要职责。”
 
    国之大企,国之命脉。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从2008年5月20日到12月5日,国际贸易先行指标波罗的海指数从11793点的历史高位跌至663点,跌幅高达94%。企业订单剧减,一批企业面临倒闭,失业加剧……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冲击!
 
    “2008年底,全球汽车行业一片悲观。汽车产业链非常长,我们一家企业牵连着上下游钢铁、橡胶、玻璃、纺织等数十个行业、数千家企业。我们必须挺住。”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说。
 
    通过内部挖潜、外扩市场,东风公司最终实现逆势增长:2009年销售汽车190万辆,实现利润260亿元,成为全球盈利最多的汽车公司,也助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销售大国。
 
    沧海横流显本色。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逆境奋起,化危为机。一方面严控风险,积极采取“过紧日子”的措施,另一方面紧抓机遇谋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一定要和国家的发展战略需求结合起来,这是中央企业的首要职责!”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说。水电、风电、光电、煤电一体化、铁路、港口、钾肥生产……金融危机爆发后,国投密集上马一大批工程项目。
 
    在最困难的2009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4%和17.1%,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说:“完全有理由可以说,央企稳定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又稳定了世界经济。”
 国之大企,国之重器。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已成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2010年11月召开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内外100架C919大型客机订单。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揭开了一款旨在与波音和空客展开竞争的大型客机样机的面纱。
 
    当前,一批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央企业,正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央企业在世界500强上榜数量由2006年的10家攀升至30家。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时代,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领制高点,成为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具有、也必须打造一批公司治理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企业,使之成为国家的脊梁!”胡鞍钢说。
 
    勇于担当显本色
 
    ——靠得住、打得赢,在大事好事难事中,中央企业勇担重任,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了骨干和表率作用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一列装载500吨航空煤油的货车受损困于宝成铁路109号隧道中,阻断了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一声令下,来自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800名将士火速集结。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每前进一步都充满危险。抢险队员们义无反顾冲进隧道。
 
    关键时刻,电气化局董事长王其增和总经理刘志远站在洞内摇摇欲坠的大石下和抢险队员并肩作战。刘志远动情地说:作为“国字号”队伍,必须拼了。如果塌方,我们大家在“那边”,还是一支队伍!
 
    不只电气化局,中铁一局、中铁十二局等数家中央企业单位的抢险队也在现场奋战,成为抢险任务的“突击队”。经过12个昼夜艰苦卓绝、舍生忘死的奋战,受损隧道在中断了283个小时后胜利抢通……
 
    “在紧要关头,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队伍,就要冲锋在前,无所畏惧!”王其增说。
 
    “长子”二字,意味着担当和奉献。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八百勇士”是央企人在抢险救灾中的一个缩影。保电、保油、保气、保通讯、保运输……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电力电网、石油石化、航空运输、通信、建筑施工等众多中央企业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历史定格着难忘的一幕幕:
 
    2008年1月26日,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肆虐,正在高空除冰的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国家电网抢险队员,不幸因电线铁塔折断坍塌,壮烈殉职;
 
    2008年5月17日,在四川抗震救灾中奋不顾身抢修通信线路的中国移动职工刘建秋,不幸被山体滑坡飞石击中,献出了36岁的生命;
 
    2010年4月21日,连续多日在玉树震区抢险供电的国家电网职工杜金玉,因高原反应牺牲在岗位上,用生命为震区换来了光明;
 ……
 
    这是一串铭刻在共和国史册上闪光的名字!正是在一次次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这些央企人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
 
    缅怀这5年来16名牺牲在工作岗位的员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感慨万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义无反顾!”
 
    难事、急事,中央企业冲锋一线;大事、好事,中央企业大局为先。
 
    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上,一个个车队整齐有序地经过天安门广场。从进线到出线,仅有200米,车子只需开72秒,但必须做到分秒不差!
 
    早在阅兵前一年,航天科技集团就接到了阅兵特种车辆的研制任务:保质保量,万无一失!
 
    “安装应急启动装置、改装转速表……我们昼夜研制调试,车辆转速表单位最终精确到了普通车辆的百分之一。”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5所特种车辆底盘研究室主任陈喜宝说。
 
    在整个阅兵筹备中,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科、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中央企业以零缺陷、零故障为目标,高水平完成了武器装备生产和保障任务。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