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信部装备司正积极牵头制定高端装备制造的“十二五”规划,并有望在2011年第一季度出台。
据了解,高端装备制造的“十二五”规划预计将分为5个部分: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有关专家分析,高端装备制造的这5大细分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行业市场容量均较可观。航空装备产业领域,由于有大飞机项目、发展支线飞机、低空开放等机会,前景更加广阔。 预计“十二五”期间大飞机项目的研发费用将分5年投入600亿元,其中用于大型民用客机的研制费用400亿元,用于大型军用运输机研制的费用约为200亿元。高铁方面,预计中国铁路建设在2010-2012年总投资将至少维持在8000亿元的水平。它对装备制造的拉动作用也不可小视。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5000万吨的产能,这将带动海洋工程装备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 智能装备方面,由于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因此未来我国机床产品进口替代的空间将非常大。
近几年由于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堪称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从2009年各国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但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而言,离装备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杨栓昌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基础制造水平滞后。从2002-2007年的海关数据看,我国每年进口超过10亿美元的机械装备项目有24项,其中零部件就有14项,占到进口资金的76%。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顾问张 凡介绍说,我国高速铁路所需要的轴承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进口。以动车组为例,25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轴承国内尚不能解决,300公里/小时以上的全部需要进口。因此,目前国内不少轴承企业正积极对高铁所需轴承进行研发和投入。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型,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国家对新兴产业的目标规划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而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将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因此,“十二五”期间作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借鉴国外同行业的振兴做法,研究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法》,建立重大技术装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制定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联合公关,协调落实依托工程,组织并监督实施国产化方案。与此同时,还将建立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奖励制度,对研制、使用国内自主创新平台的首台(套)装备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研发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业务。此外,还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出口信贷资金力度,支持国内企业承包国外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出口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