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收官之年的最后十天里,“北京创造”着实成为了中国创新舞台上的主角,北京亦庄也由此一次次走入人们的视线:
中国首台云计算服务器在北京亦庄问世,标志着中国云计算产业实现了从技术到产品,从概念到实体的重大跨越,进入到实质性发展阶段;
北京首批30辆全电动汽车在亦庄下线,拉开了国内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纯电动汽车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序幕;
中国首条采用自主产权列车自控系统的地铁线在亦庄开通,由亦庄企业生产的“中国信号”彻底结束中国地铁45年“无脑”的尴尬历史……
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北京制造”到“北京创造”,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北京亦庄走出了怎样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端产业集群创新
隆冬的北京,寒风呼啸,但在亦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的建设工地上,却依然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京东方八代线已经进入建设的紧要关口,建成后将彻底结束我国液晶电视“缺芯少屏”的时代。不仅如此,包括冠捷年产800万台液晶电视的生产基地等与之配套的24个项目,也已纷纷签约入驻。未来,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将形成继星网工业园之后又一个具有较完整产业链的千亿级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区。
按产业链需要,吸引上下游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带动效应,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创新格局是北京亦庄长期以来坚持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今,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成为区域创新驱动的一个显著特征。
“早晨接到订单,晚上产品就飞往客户手中”,这是诺基亚星网工业园演绎的传奇。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经典案例,全球独一无二的“星网模式”被写入MBA教科书。在这里,为手机生产配套的20多家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缩小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产业集群化发展也成为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优势。
按照这一模式,目前北京亦庄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拥有“中国最大的移动通讯产业基地”“北京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代表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北京药谷”。
记者手头的一份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四大主导产业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八成。“十一五”期间,北京亦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市同行业比重达59%,生物工程和医药制造业产值占37%。
龙头企业引领创新
砷化镓材料是继硅单晶之后第二代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最重要、用途最广的材料之一,大到航天航空,小到数字电视、电脑、手机芯片都离不开它。由于技术门槛高,该技术问世并产业化的15年来,一直都被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少数企业所垄断,中科晶电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历史,不仅为中国人在半导体材料领域赢得了一面旗帜,也为中国LED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订单已经拿到手了,做不过来。”中科晶电董事长告诉记者,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中科晶电已实现单片生产数量世界第一,2英寸砷化镓晶片月产量可达到20万片,内地市场占有率达到85%,台湾市场占有率达到50%,产量每年呈几何级数上升,2010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个亿,2011年将超过4亿元。在高技术产业化领域,中科晶电证明中国人不是不可以,而是NO.1。
在亦庄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企业个个都身怀“绝技”、身手不凡,个个都活力四射、自信满满。这种活力来自于创新,这种自信也来自于创新。
北京开发区最近评选的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中,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核心企业比比皆是:诺基亚是移动通讯产业创新集群龙头,中芯国际是微电子产业的领军企业,京东方是光电显示产业创新集群的核心,SMC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航卫通用、泰德制药则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翘楚,过半数的企业位列开发区工业产值50强,成为拉动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据统计,这些企业近两年来人均纳税均已超过35万元。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研发中心”
2009年5月,国际金融危机寒潮尚未退去,北京亦庄迎来了原位于芬兰总部的诺基亚TD-SCDMA研发中心。成立至今的十几年,诺基亚中国先后在亦庄设立了包括诺基亚中国研究中心、诺基亚北京产品开发中心等10多个研发机构,“仅2008年至2009年,就投入研发费用总额34.2亿元人民币。”诺基亚中国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六成的诺基亚手机在北京亦庄进行研发集成,公司两年内通过科技创新技术产品(服务)创造了846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实现纳税99亿元人民币。
2010年,对于北京亦庄单位面积产能最高、纳税50强之一的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书写跳跃式发展的年份: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利润指标;创造了10年以来月产出最高纪录;新生产线达产就实现30%以上利润率;年销售收入预计24亿人民币……
将德尔福北京技术中心迁入亦庄,是其提速发展的致胜一招。97%的客户在国内,随着国产机动车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德尔福万源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如何保持这个优势呢?“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总经理闫云峰说,因为国产轿车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计划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供应商要能及时跟上整车厂的要求,在较短时间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根据客户的需要作出产品调整,缩短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的距离,就是为了这个最终目标。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告诉记者,建区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北京开发区坚持走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之路,努力以科技创新抢占未来制高点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国内大型企业的总部基地和创新中心。
3000多家企业,万元GDP能耗仅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327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申请专利3872件,发明专利占65%;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80%,远高于全国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22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连续9年超过80%,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数据最有说服力。在北京亦庄,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