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战略谋划:亦庄思维
来自北京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闻调查(四)
  • 点击数:1296     发布时间:2011-03-03 13:32:00
  • 分享到:
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亦庄人秉承一贯的创新型思维,开始新的谋篇布局:通过实施“大旗舰”打造工程、“小巨人”孵育工程、科技平台升级工程、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工程、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科技中介服务提升工程和创新文化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全面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园区。
关键词:

    2010年年底,深冬的亦庄,空气清冽,长空如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诞生了三大行业知识产权创新联盟——云计算创新联盟、诊断试剂创新联盟、高技术服务业(钢铁行业)创新联盟,联盟内企业今后将建立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具有优势的知识产权创新联盟加强引导与支持,根据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领先、对产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联盟向更深层次发展。  纵观北京亦庄发展的历史,这虽然只是一个创新的“小动作”,然而却可以折射出亦庄人战略谋划的“大思维”:以发展和长远的眼光,整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形成创新合力,实现创新驱动。  高端思维:选企业多选“排头兵”  

    3个月前,亦庄装备制造业再添“新军”:我国自动化技术领域“排头兵”和利时集团的控制与自动化系统产业基地在此落成,至此,和利时集团的核心业务全部迁入亦庄。  

    “在开发区,我们可以与世界500强为邻,更重要的是,这里有鼓励创新的土壤。”和利时集团副总裁邵柏庆一语道破天机。  

    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自主创新成果和市场占有率第一,敢和西门子、霍尼韦尔等百年名企一争高低,全球过程自动化50强……和利时的“重量”和“体量”,与亦庄选择入区企业的标准“不谋而合”:坚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大的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加快打造北方经济总部中心,引领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告诉记者,开发区选择入区企业的前提就是要看它在同行业是不是领先,对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的理念认不认同。所有入区企业必须要过两道槛:一是科技含量,二是低碳环保。  

    亦庄人有亦庄人的思维:决不能放低质量要速度,决不以牺牲环境要效益。  

    坚持走高端路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用较少的资源消耗换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分别为21%、36.5%、18%和14.4%,累计完成额分别为“十五”时期的3.4倍、5倍、1.7倍和4.8倍,而产业建设用地仅增长了0.5倍。每公顷已出让土地平均投资密度达到1181万美元、创造税收1063万元人民币,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3倍和2.8倍。  

    以“科技强区”战略为支撑,发展清洁能源,强化环境管理,亦庄在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再生水利用、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开发区前列。不久前,亦庄通过了由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技术考核和现场验收,即将成为北京市首家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逆向思维:危机“遭遇战”变为升级“主动仗”  

    “你们一定要好好写写开发区管委会,如果没有他们,企业就渡不过难关。”百泰生物药业董事长白先宏动情地对记者说。  

    “在开发区的直接帮助下,我们才克服了各种困难 ,不仅成功地战胜危机,更是通过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感慨。  

    2009年年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力影响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开发区率先感受到了寒意:众多企业的订单大幅下滑,有的企业甚至连续数月接不到新订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亦庄紧紧围绕“助企业、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来谋划发展,将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作为重中之重,一次次大调研、大走访,摸情况、理思路、解困难。从临危不乱到迎难而上再到稳扎稳打,亦庄将一场危机遭遇战转变为提升发展质量的主动仗: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重点项目的审批进度;集中出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产能、稳定用工、降低成本、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2项措施和5项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办法落实力度,仅在2009年就给予近百家次企业5亿多元直接资金支持、20多亿元间接资金支持;加快搭建投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上下齐动、“新政”迭出,一系列政策帮扶措施不仅有力增强了企业的信心,而且激励了企业加快发展的决心。年产值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纷纷向开发区转移产能。其中GE从日本、施耐德从法国把产能转移至开发区;全球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商日本揖斐电公司则不惜将其本土的产能移至亦庄。  

    从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到经济的企稳向好、主要指标昂扬向上,政企同心共克时艰,不仅扩大了产能优势,而且借势积蓄了竞争后劲。  

    记者拿到的一份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持续回升,据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22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税收收入223.1亿元,同比增长28.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同比增长52.7%。康宁二期、冠捷、东贝、英特尔研发中心、同仁堂健康药业、宽带资本、京东商城等一大批高端项目纷纷落户,全年吸引投资总额(含增资)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创历史最好成绩。  

    积极思维:企业创新缺什么,亦庄就建什么  新药研发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事业,单一的企业买仪器,好比买一只鸡只生一个蛋,而公共平台的建设,却可以让企业付出最小的创业成本。  

    为此,亦庄启动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占地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可吸纳约100家医药创新及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园内设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包括仪器设备测试中心、器材高压消毒中心、实验器材供应中心等,可为企业提供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研发办公空间以及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和GMP标准的生产车间等。  

    “企业创新缺什么,亦庄就建什么,现在药品检测、安全评价等等在开发区内都能解决。”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山对此很感动。  

    “政府必须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就像一台‘超级服务器’那样,‘处理’和‘整合’一切创新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基于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为培育创新型小企业,开发区建设了汇龙森科技园、北工大软件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并已聚集了400多家拥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  

    为推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成立了软件联盟、抗体联盟、生物技术研发服务联盟等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引导企业占领技术价值链高端,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建立了企业创新信息服务数据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和8个获得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认证的检测服务机构。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了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和上市培育4类业务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操作”的投资管理模式。  

    “亦庄是北京高科技产业化最好的地方,开发区很重视高科技企业,对高科技行业也很了解,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产业化规律是什么,管理更有目的性,产业化配套更成熟,还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企业发展起到全方位的促进作用。”原美国著名药企辉瑞公司的高级主任研究员马宁宁在回国两年后,对亦庄做出这样的评价。  

    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亦庄人秉承一贯的创新型思维,开始新的谋篇布局:通过实施“大旗舰”打造工程、“小巨人”孵育工程、科技平台升级工程、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工程、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科技中介服务提升工程和创新文化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全面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园区。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