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公布了我国首批13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北京亦庄榜上有名。
对亦庄来说,这次入选有着双重的意义。作为一项国家使命,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作为一次前瞻布局,这又是一个最好的印证。
着眼产业发展前沿和前瞻布局,积极培育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亦庄已率先传递出产业转型升级的铿锵足音。
让中国赢在云时代
“过去15年,中国的IT产业都是在跟进,现在云时代来了,可以建立中国自己完整的IT体系了,云给了中国人机会!”北京亦庄云基地,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激情四射地向记者描述着北京云基地的现在和未来。这位被业界誉为“愤青”的IT大鳄,是“中国云”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的构想与亦庄加快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谋划一拍即合。
刚刚成立两个月,北京云基地入驻企业达到10家,总投资金额5亿元,员工600人。业务包含了云计算各个环节:分布式数据中心、云服务器、瘦终端、云存储等硬件产品;云操作系统、桌面虚拟应用系统等基础软件;智能知识库、数据挖掘系统等应用软件以及云系统集成,整体构成了云计算产业链。去年年底,随着中国首台云计算服务器在云基地正式下线,意味着中国云计算事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今天可能很小,但5年内将建成一个云计算产业园。”田溯宁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云计算产业园将吸引大批中外企业,形成2000亿人民币的年产值。
减免房租、推动成立云计算产业联盟……为了扶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北京开发区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把云基地变成北京创造的前沿阵地,通过云基地,诞生中国下一代IT产业。”这个梦想,让亦庄的决策者和田溯宁一样充满激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告诉记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家队,亦庄就要做这个国家队。
站在产业发展最前端
坐落在北京开发区南部的金风科技北京基地最近喜事连连:2010年11月底,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英飞凌签署了一份核心模块技术引进协议,这意味着在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其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将更加提高;仅仅1周后,金风科技RTDS平台直驱永磁风机建模仿真获得成功,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其自主研发的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具有优异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而且向“电网友好”风电发展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从2007年6月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金风科创开始,金风科技在北京亦庄3年4次注资扩产,时至今日,一座集研发中心、整机制造中心、电控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于一体的风电产业园已现雏形。随着产业链的构造完成,预计未来的3至5年内,产值将由目前的10多亿跃升至100亿元以上。
作为中国风电领域的领军企业,金风科技拥有全球风电行业最领先的直驱永磁核心技术,实现了风电设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金风科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永远站在产业发展的最前端,北京给了金风科技更开阔的视野和国际化的高端人才,用风能做海水淡化、实现智能电网的储能蓄能等等,瞄准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机会,金风科技正在寻求新的突破。
金风科技北京基地的成功,是亦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得意之作,也验证了亦庄人的前瞻性眼光。当年,得知这家风电企业欲求扩张之时,开发区管委会果断决策,主动出击,从接洽到企业奠基,前后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高科技、高成长、制造业、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金风科技成为开发区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也带动亦庄新能源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
撑起首都经济一片蓝天
“一克黄金价为300元,而泰欣生一克抗体价格为7—8万元,是黄金的200多倍。”百泰生物药业董事长白先宏用几组数字把公司的科技含量描述得淋漓尽致:生产出我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泰欣生;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全自动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线;结束了跨国生物医药巨头对抗体人源化技术的垄断。美国媒体如此评论她:中国少有的几个顶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公司。
2009年,百泰生物成为北京亦庄科技创新资金最青睐的企业,获得860万元的资金支持。2010年,百泰再次入选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名单。这对于正致力于二期开发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二期建成后,我们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抗体药物灌装生产线,年产量将由现在的16公斤增加到50公斤,按泰欣生一克抗体价格为7万元计算,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白先宏说。
在亦庄,像这样掌握着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不胜枚举:
连续多年跻身开发区纳税50强的泰德制药,自主创新的静脉注射剂“凯时”,使我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靶向制剂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对日出口150万支,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200强中的第90名;
90%市场在海外的义翘神州,是全球重组蛋白和抗体产品临床前生产技术外包服务的翘楚,不断有“重磅炸弹”蜚声国际:建立了全球领先的重组蛋白和抗体候选药物的快速生产技术平台,建立了我国领先水平的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技术平台,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重组蛋白库……
如今,在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双引擎的带动下,亦庄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成为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北京市列为G20工程的企业中,亦庄14家企业榜上有名,药品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制药工业的3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市的80%。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2010年年底,“移动硅谷产业园”正式奠基,这是亦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的又一个大手笔。
规划面积180公顷的移动硅谷产业园,以京芯半导体为核心,依托3G、4G核心芯片技术,集聚高端移动通讯产业链,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先机。目前,首批签约进驻企业已达20多家,签约资金达40亿元。5年内将带动周边产业达到每年1000亿元左右的销售规模,成为继星网工业园之后又一个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站在“十二五”开局和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亦庄已经描绘出新的产业发展蓝图:巩固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培育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都市产业三大支撑产业。围绕做大做强开发区,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区、六个专业园”的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成为引领首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