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注重区域特色
  • 作者:李家俊
  • 点击数:806     发布时间:2011-05-18 11:36: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4月25日 

    区域发展是国家总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地方面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着眼点,也是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的诸多挑战、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来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此,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步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重点领域。因此,如何避免各地一哄而上的同质化竞争或产能过剩等问题,立足地方实际和优势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和规划。

    首先,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从目前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2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制造业从能源、基础原材料到技术都具有较高的对外依赖度,许多高端产业的加工设备乃至民生产品都需要进口,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附加值低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偏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国际市场低迷还将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突出,贸易争端不断增加,出口型经济面临着严重挑战;而随着能源、资源、人力、土地等价格和成本不断上涨,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薄利多销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面临严峻挑战。此时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就在于这些产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既要满足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要面向并满足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突出体现出物质资源消耗少、市场空间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产业的新兴性就是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不是拼引进投资而是拼科技创新,不是拿市场换技术而是要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领先优势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突出体现出掌握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其次,要结合地区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称谓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陌生,比如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同时有的产业还处于不成熟的培育阶段,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具备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的条件,但如果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数百个大中城市都锁定这七大领域,有可能形成一哄而上并在短时间里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比如我国在低端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设备上已经出现产能过剩。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应当结合这些优势,找准突破点,规划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的已有广阔的市场,如生物产业,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及医用材料等都属于民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还需要开拓市场。新技术、新产品被市场所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扶持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尤其要利用政府首购、采购等方式,通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加大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促进企业开拓市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第四,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集群和产业链条。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是在传统产业上嫁接形成,也有可能从零做起,从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器件到终端产品都要基于研究开发,这就需要系统布局形成创新集群,研发上相互衔接,产业上下游配套,围绕终端产品产业带动培育形成一个配套产品产业集群,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条。例如,“十一五”时期,天津发挥化工科技优势,围绕锂离子电池的持续发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等关键配套材料研发转化上集中布局了10多个项目,实施锂离子关键配套材料产业化专项,培育了10多个锂离子配套材料企业,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配套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了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