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让科研与产业“无缝”对接
——中国建材集团依靠科技促进产业转型探析
  • 作者:张显峰
  • 点击数:2314     发布时间:2011-06-01 18:4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信息来源:  2011年06月01日   科技日报

    有没有想过,两个同样身处命运低谷的“人”走到一起会怎样呢?

    一个是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一个是建材科研领域的老牌院所;一个因为行业低端竞争而面临转型,一个因转制下海而苦于生计。

    2005年2月的一天,它们成功“牵手”,成了一家人。

    2011年5月,当我们走近审视它们,发现这几年发生的变化相当惊人:2006年以来,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从136亿元跳到1354亿元、增长9倍,利润增长14倍,资产总额增长6.6倍;这家院所的营业收入从不足22亿元跃到86.5亿元,利润总额从不足1亿元翻到8.83亿元,资产总额也从23亿元累积到109.8亿元。

    令人晕眩的转变,靠的是什么?

    企业说:我们不是简单地靠规模,我们靠科技创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

    院所说:过去靠拿项目、花经费,现在围绕产业和行业搞研发,企业和市场买单。

    这家企业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这家院所叫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科研院所转制的“第三种模式”

    中国建材集团最为外界称道的联合重组故事,是南方水泥公司的组建。这个一根绳子将南方众多小舢板似的水泥企业串成航空母舰的故事,走进了哈佛商学院的课堂。

    但同样为业界称道的,还有另一场决定建材行业未来的重组,那就是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建材院的联合。

    现在回头看,中国建材集团此后的一系列重组和转型,实际上都与此密不可分。用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话说:“建材集团和建材院的重组,使建材集团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可能。”

    故事得从头说起。

    2001年,中国建材院转制下海,吃惯了国家项目给养的科研院所突然以企业的身份面对市场的厮杀,怎样才能实现“加快科技创新、突出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成了摆在上任不久的院长姚燕面前的紧迫命题。

    而当时的中国建材行业虽然经历了一阵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难题:所处行业大而不强、集中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2005年2月,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与中国建材总院院长姚燕坐到了一起,他们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决定将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实施科技和产业资源的战略重组。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