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7月21日,中东、北非地区客商与山东万众集团旗下的山东万众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一次性购买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价值2000万元的“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简称“纳米球”)。至此,该公司与美国、俄罗斯、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了合作协议和产品定单。
6月27日,“纳米球”被国家交通部确定为“十二五”第一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面向全国推广。
“纳米球”何以“畅销”世界?“纳米球”产业化之路带来了什么?
仲夏时节,记者慕名走进山东万众集团探寻答案——
“新材料”引发汽车节能革命性突破
“纳米球”为何物?这个“金娃娃”是怎样诞生的?记者问。
说起“纳米球”的故事,山东万众集团董事长宫志利如数家珍……
“这个‘纳米球’可不一般!它是山东万众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涛教授的科研团队合作,自主研发的非晶体合金材料制成的纳米级的固体小球,全称‘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宫志利告诉记者,世界上第一块合金熔体直接铸造的块体非晶合金就是张涛教授研发出来的。
历史追溯到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从部队退伍回到地方工作的民营科技企业家宫志利和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海归博士张涛走到了一起:一个乡土高中生和一个大学教授的对话,诞生了一个引领世界汽车节能革命的新理念。
宫志利脱下军装回到家乡黄河岸边的山东省高青县,创办了山东万众集团及旗下山东万众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万众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万众水业有限公司。
张涛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航”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与物性方面的研究。
从留学日本回国到“北航”任教后,他又发现了多种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新型非晶合金体系和新的制备技术,推动了非晶合金的应用研究。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共同的事业让企业家宫志利和科学家张涛一拍即合,“万众”与“北航”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决定研发固体润滑剂。
2005年早春,来张涛实验室参观的宫志利看到两块光亮的金属材料,轻轻一磕竟火花四射!原来这是一块非晶体合金,不导电,化学性质异常稳定,强度硬度达到了金属材料的极限,具有高强韧性、高弹性、高耐腐蚀、耐高温性、精密成型性和良好的磁学性能等特点与硬度高,具有摩擦系数小、低杨氏模量的超级润滑等特性。
宫志利就提出,如果做成纳米级颗粒,用于汽车机油添加剂会咋样呢?“这个创意令我思路大开。因为这种材料,我早在80年代末就已开发出来,但一直没在润滑特性方面应用。”张涛记忆犹新。
“随着汽车增加和石油资源紧缺,汽车节能产品开发越来越重要。自创业买上第一台车以来,我一直使用好多节能产品,但效果都不很理想,这就萌生了自己研发纳米级节能产品的想法。”宫志利说。
把非晶体合金制成纳米级非常困难,因其硬度高,且有很多工艺性技术需要突破。
“各种方式都试过,最终通过高能处理工艺得到了理想的样品。”宫志利说,“我们做了大量实验,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作了不少样品。”
反复实验做出成品来后,宫志利先在自己的车上用,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多种材料实验、开发,拿到清华大学做摩擦学实验,在交通部做了理化性能指标测试、道路性能试验、发动机台架试验。历经4年艰辛攻关,2009年5月,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节能产品——“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
2009年6月7日,该产品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用于汽车发动机,可降低油耗、增加动力,效果明显。具有高硬度、低杨氏模量和低表面能特点,其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具有创新性,填补了润滑油合金基添加剂的技术空白,在合金基成分润滑油添加剂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继钢铁的第一次、塑料的第二次,非晶体合金材料是第三次材料革命,用以替代常规材料,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张涛自豪地说。